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价值获得成长

2020-03-27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做了全面设计,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管理保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全面提高认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重视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

  坚持身体力行,在劳动中体验价值

  劳动的价值是一种深层次的幸福体验,不是在浅尝辄止的劳动体验中得到的浅显的、表层的快乐,而是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体会到的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因此,学生参加的劳动,应是持续的、动态的、实实在在的真劳动。

  如南京农大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体验一次种植活动”的实践学习,就是为期一年的真劳动。学校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就成为它的“主人”,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他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强调知识整合,在劳动中增长智慧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整合所学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

  在实践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路径,提醒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譬如:土地形状不规则,为计算面积,他们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示意图,请教数学老师。发现虫害,请教科学老师和治虫专家,选择危害最小的方法除虫。为保证最大的收益,还要一边种植管理,一边核算成本。

  在劳动实践中,各学科知识得到拓展与整合,活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生的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注重问题讨论,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促使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应努力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情境,捕捉劳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譬如在种植活动中,大家都希望得到土质好、靠水源近的地。面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块,怎样合理公平地分给五个班级?老师引导各班先拟出自己的分地方案,由推选的代表带到年级大会上展示,通过表决产生年级分地方案。智慧“圈地”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要有规则意识,发生矛盾冲突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各校都有一定的探索。然而,要深入理解和落实《意见》要求,还应进一步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点,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五育”相融,不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人生底色,彰显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成长意义。(江苏省南京农大实验小学校长 霍文轩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