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0-03-27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建校70年来,学校紧密结合我国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在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英才、研究劳动科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992年以来,学校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在为广大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提供研修深造机会的同时,形成了“劳动模范在身边,大国工匠在校园”的独特育人资源优势。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亲切回信,勉励他们用自己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近年来,学校大力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和独特育人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确立一项劳动特色育人目标

  2016年,学校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明确将“劳动情怀深厚”确立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四维目标之一,提出了适时修订培养方案、持续优化专业实习实训、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进课堂、大力营造学校劳动文化氛围、探索建立“劳动与社会实践”小学期、持续编写好《劳动与发展》学生科研论文集等一系列育人举措。各二级学院也围绕“劳动情怀深厚”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出一系列“专业+劳动”特色育人活动。经济管理学院“50元能买什么”和“50元怎么挣”的假期社会实践,法学院“劳动法律宣传与服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社会工作学院“致青春˙关注民生志愿公益行动团”等,均已建设成为持续时间久、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高的劳动教育特色品牌。

  2.开设一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一是开设《劳动通论》通识必修课,按32学时2学分的标准,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教育,普及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如劳动与法律、劳动与伦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管理、劳动与安全等,培养懂劳动、“明劳动之理”的新时代大学生。二是开设《大国工匠面对面》思政类公选课,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精心挑选若干主题作为案例背景。每个案例都邀请该行业领域的1位劳动模范走进课堂,讲述从业经历,演示精湛技艺,阐释工匠精神;特邀1位校内外专家与劳动模范共上一堂课,围绕劳模所在行业领域进行理论分析,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这种两位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共同上好一堂课的“211”授课模式,通过入脑入心的生动故事、深刻全面的专家讲评,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的同时,由衷受到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震撼与鼓舞。三是开设《劳动实践创新》实践类公选课,以劳动—创新—实践为主线,将“科学、技术、工程学”三大创新理论模块与“工艺类实践、家庭类实践、工程发明学引导、工具使用与车库文化模拟、信息时代的工程学探索”五大动手实践模块有机结合,在手脑并用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观念。

  3.打造一种劳动模范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开办“劳模大讲堂”,先后邀请许振超、郭明义等20余名全国著名劳模走上讲台,分享成长历程,宣讲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让青年大学生近距离感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大讲堂”活动至今已举办10期,并成功走出校园,走进中小学、社区、企事业单位,让更多人受益。二是将劳模精神融入党建工作,坚持组织劳模班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子共建。共建活动中,劳模党员分享先进事迹,本科生党员畅谈学习心得,在同学习中共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选聘劳模兼职辅导员,印发《劳模兼职辅导员聘任管理办法》,先后聘请9位劳模兼职辅导员。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大学生一起进行社会实践,一起组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力量,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劳模品质引领青年大学生,用劳模精神感染青年大学生。四是推广劳模特色志愿服务,开展“大国工匠面对面”志愿服务,通过众创众筹众评的方式确定服务项目,以“1名劳模志愿者+10名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模式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学生志愿者与劳模学员结伴走进军队、社区、医院、企业,通过劳模事迹宣讲、劳模技艺展示、劳模精神座谈等形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两年多来,此项志愿服务开展活动17次,共有包括社区居民、部队官兵、企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在校大学生等在内的两万余人受益,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4.拓展一片劳动文化宣传阵地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党团学组织相协同的形式,大力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一是确立“立德守正、崇劳创新”的办学使命,以研究劳动科学、弘扬劳动精神、推进劳动育人为重要使命,推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校园和社会蔚然成风。二是加强新时代劳模精神宣传,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展示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身边劳模”专栏,在官方网站报道劳模故事,在学校报纸讲述劳模事迹,实现劳模精神宣传的常态化、传播的广域化。三是以“劳动的名义”为主题组织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设计了“爱劳动立信正青春,迎校庆奋斗新时代”劳动文化节,举行了“迎70校庆,颂劳动情怀”劳动主题诗词朗诵会;开展了“迎校庆,学劳动,筑精神”校友系列讲座……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劳动文化宣传活动,唱响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

  5.搭建一系列劳动教育研究平台

  学校充分发挥劳动领域学科高度集聚、相关的优势,以劳动科学研究丰富、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组建了全国高校首家劳动关系与工会领域新型智库,以“资政、启民、崇劳、厚生”为使命,紧扣新时代劳动关系治理与劳动教育问题开展政策性研究;成立了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组织召开了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等多场学术研讨会,编写出版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劳动的名义》《中国劳模口述史》等18部著作,深入研究劳动教育、传播劳动科学、阐释劳模精神。2019年,学校成立劳动教育中心,作为统筹规划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创办了全国首家劳动教育研究专门刊物——《劳动教育评论》,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持续加强与改进汇聚智慧。

  多年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坚持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劳动科学为支撑,围绕“劳动情怀深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初步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正在研究制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力争在系统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推动我校劳动教育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业绩!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