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用劳动教育硬核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2020-03-27 来源:教育部收藏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从1958年开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62年不平凡的实践历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五育并进,以劳为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理念,引领学校劳动教育的新发展。

  一、传承是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

  从1958年开展校厂结合的勤工俭学活动,创办以校办工厂为主阵地的校内劳动基地,将劳动纳入教学计划并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3年建设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研制校本教学大纲并编制教材,突出劳动技术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从2004年顺应课程改革增设劳动教育处、组建工科专业背景教师为主体的教研组,率先开展技术课程实验,突出技术教育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到2012年抓住“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契机,创建“技术立身、艺术修心”教育特色,为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进行新的解读,将劳动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身之本,充分体现了学校一脉相承的“劳动教育人,劳动发展人”劳动教育理念。

  二、课程化、制度化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保障

  贯彻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劳动教育课程。学校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立身修心”为总体目标,以“修德、明理、尚学、生才”为教育基本元素的课程体系。其中,劳动教育涵盖于“生才”之中,其特色是突出初高中衔接,建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逐层递进的课程群。初中阶段突出以项目为中心的思路,高中阶段以技术设计为核心内容。学校努力提升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规范、现代化的动手实践环境,实现劳动意识与技术能力、劳动思想与技术思想的结合;建立课程执行制度,不允许削减、挤占劳动教育课,保证开足开好。

  三、多学科融合是创新劳动教育的体现

  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和高中通用技术课不单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更要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创新劳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已有技术课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不但强调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同时,还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这种双向融合既丰富了相关学科课程,又为劳动教育课程争得了更多话语权,使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理直气壮。

  四、多方联动是丰富劳动教育的渠道

  学校注重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拓展,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学校与家庭结合,坚持劳动教育从家庭开始,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学生形成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从自我劳动、家庭劳动,到学校的服务岗位责任区,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劳动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学校与社区、基地结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磨练学生的劳动意志。充分利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和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担任社区志愿者,真正深入工厂企业、农村家庭,体验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与高校结合,带领学生考察科学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亲历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活动,使他们既经历职业体验,又开拓视野,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五、课题研究是提升劳动教育水平的催化剂

  为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学校推动成立了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中小学技术教育专题研究中心,并作为研究中心秘书处积极承担中小学劳动教育科研课题,组织多所中小学在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深入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破解劳动教育中的难题,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规律。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团队先后完成了《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历史、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普通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推进了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中小学五育的比较研究初探》《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促进高效教学发展》等一批成果得以推广。

  经过62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举措帮助一批批学生树立了劳动观念、磨练了劳动意志、丰富了劳动技能、提升了综合素养。未来学校将不断破解劳动教育难题,用劳动教育硬核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