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持续创新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020-07-0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只实现了院校教育阶段的国际实质等效,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的持续认证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将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质量认证紧密衔接,对于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发展目标,需要有一支高水平、有一定规模的医学人才队伍。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国家健康治理能力、医学发展水平、医学教育质量的一次考验,也让我们从国家安全、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等多角度再次认识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性,更加凝聚了医务人员是国家最宝贵资源的共识。要实现高水平医学发展和高质量医学人才输出,在医学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把关,开展医学院校的专业认证,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外部保障制度。

  本世纪初,我国成立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开始推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我国的医学教育标准,建立了持续优化的认证程序和机制,组建了水平均衡的认证专家队伍,搭建起与国外同行对等交流的平台。截至目前,已有一百余所院校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通过认证和认证后的持续改进,规范各医学院校办学,推动各医学院校的建设和医学教育改革,切实地提高了我国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全球人力资源流动加剧,医学教育也成了一个全球命题,亟待建立统一的全球标准和准入机制。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倡议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推动的机构认定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医学教育互认机制,保证医学生能够达到全球共识标准,为卫生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提供基础。各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只有通过WFME机构认定,其发布的针对所认证医学院校的认证结论才被认可,认证过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才能被全球健康卫生行业所接受。可以这么说,工作委员会通过WFME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中国医学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的医学生有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中国医学教育质量提升任重而道远。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医学教育的质量和规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医疗卫生发展的需求,即使是在东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医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医学教育认证促进改革,提升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医学教育认证还需要在中国进一步加以强化和制度化。

  另外,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只实现了院校教育阶段的国际实质等效,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的持续认证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将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质量认证紧密衔接,对于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5月,受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成立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中心在认证的基础上,面向国家的需求,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发挥智库作用,积极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多方面突破,医学领域对人才的多学科、多领域大跨度、深层次的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启动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临床和基础融合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切实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这些举措都是对教育部新医科建设和创新发展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形势,北大医学将继续发挥好智库作用,稳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持续传播先进医学教育理念,促进各院校的医学教育改革,提升我国整体医学教育质量。(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 詹启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