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4年后的今天,首届1万多名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踏上光荣的教师岗位,到中小学、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在他们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时刻,本报记者采访了6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从小就铁了心要当老师”
李真: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2007级免费师范生,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后簸箕村人,已签约河北省正定中学。2007年,李真考入东北师大非师范类的新闻专业,一个月后,向学校申请转入师范专业,“铁了心要当老师”。
我家在农村,全家4口人,7亩多盐碱地,弟弟也在上大学。能成为免费师范生,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能圆自己的教师梦,这是我之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我当教师的理想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当时,有的老师初中没有毕业就教小学,老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明白,我就下决心要做一名能让学生听明白的好老师。
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大学4年里,刻苦学习专业课,还获得过一等奖学金。我最喜欢学校的图书馆,这里什么书都可以看,在图书馆流连忘返的时候,我就想,等自己当了老师,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读书,能静下心来看书。
没有免费政策,我也会选择当老师。也许别人会觉得我在说大话,但我选择当老师真的不仅是因为老师职业比较稳定;从更宏大的层面来说,要改变中国的落后,必须从教育开始。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一种神圣感,觉得比做一般的工作更有价值和意义。
■本报记者 刘华蓉采访整理
“女孩子当老师很神气很美”
何文娟: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免费师范生,广西柳州人,已签约柳州高级中学。2010年上半年被学校送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半年交流学习。9月10日,她和其他7位免费师范生与温总理一起,到河北省六道河中学与师生共度教师节。
我来自广西柳州的一个工薪家庭。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因为我觉得女孩子当老师很神气、很美。
2007年,我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自己最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刚开始,出于好奇,我参加了学校“农民之子”、“教育学社”等社团。有了一年多的社团支教经历,我觉得自己和同学们一样,都成熟了不少。
2010年上半年,我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进行半年的交流学习。半年教育实习中,我时常不自觉地去思考、比较中国教育的严谨性和美国教育的包容性,两者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2010年教师节与总理一起到农村中学之行,更让我感触很多。温总理给我们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课,更坚定了我当一名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本报记者 张滢采访整理
“回报家乡是最幸福的事”
黄延达: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7级免费师范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已签约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
我觉得我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关系可以定义为“日久生情”。我生长在一个普通教师家庭。高考前,父母希望我能延续家庭的教师传统,而我自己也觉得教师职业不错,很自然地选择了报考师范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3年多的大学生活,让我心中那幅关于未来的教育图景渐渐清晰起来。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夏天在广西桂林全州县的那次教育调研。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里的孩子和家长们眼中对好教师渴盼的眼神。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对于农村、对于中西部的重大意义,真正领悟了温总理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如此重视的原因。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这辈子都要当教师,通过教育去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大四上学期,同级的同学们开始为工作、读研或出国奔忙。我也不例外,不过,我的指向更明确:家乡佳木斯。回到亲爱的佳木斯,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这是最幸福的事情”。
■本报记者 张滢采访整理
“10年太短,要终身当老师”
马力: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7级免费师范生,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月星村人,已签约湖北省黄冈中学。
当年高考后,老师告诉我:国家出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这个消息让我和父母非常高兴,小学文化程度的父母一直有个愿望:让儿子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当时家里实在太穷了,为此,比我小一岁的弟弟刚念完初中就辍了学。
我一入校就签了免费师范生的有关协议,说实在话,我签这个协议的感觉是很兴奋的,觉得这是对我以后可以当教师的认可和肯定。
我的大学成绩还不错,二年级就考过了英语四级、六级,课余还担任了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我觉得多锻炼能力对以后当个好老师有帮助。
我去年在仙桃市杨林伟镇一中实习了77天,上了100多节课,大学学到的东西全都派上了用场,“当老师的感觉真好”,在和学生打成一片中,我再次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当老师”。
有人觉得,按照协议,要从教10年,这个时间有点长。但当你喜欢做一件事,你不会觉得时间长,对我来说,10年太短了,我要终身当老师。
■本报记者 刘华蓉采访整理
“做改变学生命运的老师”
武蕾,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2007级免费师范生,陕西渭南大荔人,已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教育局下属学校签约。
教师职业的价值是什么?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一段对话,我特别认同:教师教书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吗?不是,教师的价值在于奉献,就算环境再艰苦,也是值得的。
教师难当,可一旦你掌握了教育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我从名教育家的书籍中得出的结论。对教书,我会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办法。拿做题来说吧,精一道比做十道来得管用。我想,我也会是改变学生命运的老师。
最终,我选择了与位于陕西最北边的府谷县教育局签约。府谷是能源大县,相对经济的发展速度,教育就显得滞后了,这才是我施展才华的地方。我的导师心疼我,曾悄悄提醒我说,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人的一腔热情也许很快就被磨平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会坚守这个有意义的岗位。5年10年之后,我的理想就会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张婷采访整理
“以后让学生也报考师范生”
田叔君,西南大学数学统计学院2007级免费师范生,重庆市酉阳县麻旺镇白桥村人,已签约母校——酉阳县第一中学。
4年前,我从酉阳县第一中学毕业,当时以超出一本线50分的成绩报考了西南大学。4年后,我又重回母校,成为这里的教师,心里特别高兴。我爸现在总在村里跟人“炫耀”说:“国家的免费政策让小儿子读了大学,还让他当上了老师。”
我对自己的母校特别有感情,那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名校。可近些年来,好教师、好学生流失得厉害,学校发展危机重重。我读书时,就希望有一天能回来振兴家乡的教育,现在,我离最初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实习时,我主动要求回母校,那是段难忘的经历。学生们很喜欢我,还给我起了个不可思议的外号——“小甜甜”。
其实,是免费师范生政策成就了我这个村里娃。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免费师范生的加入,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也一定能得到改善。以后,我会建议我的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本报记者张婷 采访整理
师范教育是可以兴邦的
本报评论员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事关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实施4年来,这项政策得到了基础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今年,首届1万多名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鼓舞下,越来越多的免费师范生坚定了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一大批优秀学子自愿选择未来以教师为职业,决心把青春年华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基础教育一线。
到中小学去,到基层去,这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是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师范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师范教育是可以兴邦的,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强烈的期待,对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出了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今天的中小学生,面临更加复杂的生活环境,面临更加急剧的时代变迁,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他们不仅需要教文化知识的“经师”,更渴求人生路上教他们做人的“人师”。到最需要的中小学去,教孩子们文化知识、生存本领,教他们向善求真,帮助他们开启光明的人生。这是首届免费师范生肩负的时代责任。
到中小学去,到基层去,这是免费师范生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大学4年,免费师范生们努力学习、相互激励。6所部属师范大学尽最大的努力,配置最好的师资,提供最完善的课程,开展最扎实的技能训练,经过精心“打磨”,首届免费师范生积累了扎实的知识,得到全面的素质锻炼。到中小学校任教,到教学一线锻炼,对于免费师范生个人成长、专业发展大有裨益,基层“求贤若渴”,那里有最好的舞台、最广阔的天地;师范生离讲台近一些、离学生近一些,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家的路就会更通畅一些。
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的重大政策部署。我们期待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能信守承诺,服从需要,全心全意,积极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广阔天地任翱翔,育人舞台竞风流。中小学教师的岗位看似平凡,其责任和使命却崇高而伟大。我们希望每一位到中小学教师岗位上的免费师范生,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爱学生,肯钻研,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神圣职责,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向着成为一名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相信,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一定能把个人发展和学生成长融为一体,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教育事业振兴融为一体,在教师岗位上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