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就业
本地生源签约率已达91%
本报讯(记者 苏婷)“热烈欢迎免费师范毕业生来吕梁学院附中工作!”从去年11月27日起,这样的横幅先后出现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向面临毕业的山西生源首届免费师范生传达着家乡教育发展呼唤他们的信息。
地处吕梁山区的吕梁学院附中师资缺乏,但是由于没有地域优势,条件比较艰苦,总招不来合适的教师。抓住首批免费师范生毕业的机会,校长赵清明带领招聘工作组,到4所师范大学“抢先”举办了4次专场招聘会。目前,该校已经成功签约10名优秀免费师范生。
在山西省建立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多重保障政策和机制的保驾护航下,截至2月12日,山西生源免费师范生签约率已达91%,共有275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与该省中小学签下就业协议。
确保每一个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顺利就业,成为山西省政府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用全力来抓的大事。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副秘书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组,统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确保免费师范生顺利到中小学任教,山西省的就业政策明确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不参加省、市、县级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新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按协议到政府举办的中小学任教。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下达全省中小学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专项进人计划。在中小学空缺编制内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优先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生源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满或超编的县市,可向省编办申请下达专项周转编制,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
在政策保障的同时,山西细化措施,着力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缺乏优秀教师的省情,山西省强调要把首批免费师范生安排到比较好的中学任教。省教育厅加强与有关部门和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协调配合,在掌握免费师范毕业生个人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申报免费师范毕业生岗位需求计划1030个。2010年12月,该省统一组织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厅直属中学和高校附属中学,分别到6所部属师范大学选择免费师范毕业生,250名首届免费师范生高兴地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年1月20日,省教育厅又在省城举办了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双向选择会,尚未签订就业协议的52名首届免费师范生与80多所中小学参加了双选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在省政府政策引导下,山西各学校抓住机遇充实师资队伍,收获颇丰。榆次二中现有的师资基本上都出自省内师范院校,几乎没有重点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这次该校招聘小组从去年12月开始分赴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展招聘工作,一口气成功签约14名首届免费师范生。
据悉,对于毕业前仍未签约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山西省将由省教育厅统一派遣到生源地教育局,由市、县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于今年秋季开学前安排到中小学任教。“我们有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会落实好每一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任教岗位!”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说。
海南首次供需会实现100%签约
根据工作部署,海南各市县和厅直属中学于2010年12月上报了本单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岗位需求。省教育厅要求海口市、三亚市和厅直属中学尽最大力量接纳首届免费师范生,最终优选出211个教师岗位。
2011年1月7日,相关的全部岗位需求在省教育厅网站上发布,岗位情况详细到各个学段、学校、学科,供免费师范毕业生选择和填报。
2月12日至14日,海南省教育厅在海口市首次举行了海南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供需见面会。90名海南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落实任教岗位并签约,供需见面会取得成功。
重庆兜底安排就业确保人人有岗
去年9月下旬,重庆市教委就与免费师范生比较集中的西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对接。市教委建立了免费师范生综合档案,对他们的信息和履约情况进行记录。重庆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落实岗位编制、兜底安排就业、鼓励免费师范生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等。
2010年12月12日重庆在西南大学举办了2011届重庆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活动,会上提供了需求岗位约1200多个,现场达成签约意向500余人。
截至2月21日,今年毕业的共1007名重庆籍免费师范生中,已签约75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西南大学,727名学生中有538名签约。
四川艰苦地区就业可享优惠政策
四川省共有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1018名,就业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公开发布免费师范生就业需求岗位1529个,岗位数达到生源数的150%。到2月20日,已有739名免费师范生正式签订就业协议。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发挥作用,四川省给出了优惠政策: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期间,从报到之日起执行定级工资;一、二类地区高定一级,三类以上地区高定两级薪级工资,同时享受政策规定的津补贴;毕业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七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其任职年限提前一年,国家规定最低任职年限为一年的提前半年。
2010年11月8日,四川省召开了免费师范生就业专题工作会,会上明确,未按规定要求完成免费师范生就业任务的市州,不得新进教师。
深入细致做好落实工作
本报评论员
当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做好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直接关系到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否办好办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师范大学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多次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一定要把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解决好。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关心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帮助他们愉快就业,顺利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
从前一段工作来看,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四部门文件精神,多数省份由省级政府统筹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颁布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确保编制、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组织用人单位进行双选活动,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就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所在省份的政策还不够了解,存在彷徨和观望,还没有签约;个别省市政策出台晚,有的缺乏细化措施和可操作性,导致有些免费师范生不敢签约,相关学校不敢招聘;有的地方工作抓得不够及时,沟通协调不够,直接影响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进程。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各省工作情况还不均衡,有些省份免费师范毕业生签约率较高,有的省份还比较低。
要切实把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做好做实,落实就业政策必须更给力、更深入细致。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完善相关政策、细化工作环节,提供切实帮助,确保最大限度让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最大限度提高签约率。
各省市要尽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特别是要有细化措施,保证政策的可操作性。对“跨省就业”“到民办学校任教”等政策的制定和掌握,要体现正确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具有可操作性。
省级教育部门必须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要加强与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联系,了解本省每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具体情况;要加强对市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收集好全省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信息,指导督促做好未签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安排工作。一万多名学生在落实工作岗位的环节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师范大学要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关心爱护他们,妥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各地要按照2010年全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同时,还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并推出具体措施,关心首届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提供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和贴心帮助,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