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微暗,一片静谧,如花蕾般沉睡的小学生们轻伏于舞台中央。
忽然间,“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来,只见灯光次第亮起,花蕾们舒展身姿,沐浴于春风与阳光下。这时,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小男生搬起板凳,来到大屏幕上显现的黑板前,高举手臂,写下四个醒目的粉笔大字——美丽心灵。
伴随着稚嫩纯真的童声歌曲,眩目多彩的舞美、灯光效果齐聚台上,节日的气氛瞬间点燃,《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2011年教师节专题晚会拉开序幕。9月10日晚,在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将这台视听盛宴献给全国1700万名在职教育工作者和成千上万的离退休老教师。
请听,这是来自13亿国人的衷心祝福: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桃李天下,您的臂膀托举我攀登山巅
“每当我攻下难关受到奖励,啊!老师我总是想起了你,想起你亲切的面容,想起你和蔼的话语……”晚会伊始,饱含深情的男中音将一首《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演绎得令人动容,演唱者正是享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美誉的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
“这首歌,是我专门送给我的老师周小燕教授的,同时也作为教师节的一份心意,送给所有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廖昌永激动地回忆起多年前的一幕,“多明戈听过我演唱后曾问,你是在意大利学习歌剧的吗?我说,我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多明戈感叹,‘你们有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
从光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四川郫县普通农家少年,到如今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杰出亚裔歌唱家,廖昌永的成名之路离不开他的老师——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当94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在学生搀扶下现身晚会舞台时,台下掌声如雷,晚会掀起第一个高潮。
“从舞台走到讲台,我从未感到后悔。在我看来,当教师的意义更大。”周小燕的微笑沉淀着她数十载的心路历程。她说,教师是充满阳光的职业,与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息息相关,能为国家培养青年学生是她的终生志向。
如今,周小燕桃李满天下,耄耋之年的她却并不服老:“要是把人生比作一场足球赛,我才踢了上半场,还要踢下半场呢!”
与周小燕一样为教育奉献毕生精力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1998年,“金氏相图测定法”的创立者、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金展鹏因严重的颈椎病导致全身瘫痪,全身只有脖子以上能够动弹。生活不能自理但思维依然敏捷的金展鹏没有放弃科研,更没有放弃追随他的学生。
躺着,几根木条钉成的三角架就是金展鹏看书、研究的“学术平台”;坐着,环绕身边请教学术疑难的弟子就是他的“精神良药”。“要为中华民族崛起、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展示中国青年一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实现人生理想。”晚会现场,坐在轮椅上的金展鹏院士仍不忘向学生谆谆叮嘱。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节前夕,金院士培养的几位杰出青年科学家专程从海外归来,向他们挚爱的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面对这感人至深的一幕,观众席上的掌声经久不息。
真情坚守,您的目光照亮我人生航向
教师节,是所有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的老师的节日,他们当中有音乐教育界的元老,有培养科学家的大师,更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农村教师。如果说,大师的脊背是令人仰止的高山,那么,农村教师的胸膛就是浑厚朴实的大地,他们用深沉的师爱哺育着千万名渴望知识的农村娃。
晚会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坚守大山38年的真实故事——
自打16岁初中毕业,周宏军那清癯的身影就出现在广西柳州融水县汪洞乡的山路上,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38年,从黑发直至白头。
短片中的达佑小学是间简朴的木架小屋。这个深山里唯一的教学点,是周宏军用自己的肩头扛出来的。盖教室没有砖瓦,他挑来青竹搭建;做课桌椅没有木头,他用自家的房梁顶上……年复一年,达佑小学有了桌椅、教室,还有了操场和篮球架。而周宏军不仅是语文、数学、美术、品德、体育“全能”教师,还身兼食堂大厨,亲自为学生掌勺做饭。
“我是本地人,我走了,谁还来?”每星期,周宏军要走40公里山路为孩子们挑回柴米油盐和文具。38年下来,就是7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2圈,走了7次长征。周宏军的“长征”没有白走,全村50岁以下的都是他的学生,有一户人家三代人都曾在他的门下读书。尤其让他自豪的是,200人的达佑屯,已经走出了3个大学生。
“每个星期我们都举行升旗仪式,我想让学生在心中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国家。没有音乐伴奏,孩子们就自己唱国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孩子们参加一场有伴奏的真正的升旗仪式。”周老师的心愿不算宏大,但具体而实在。
这次晚会让周老师和他的5个学生终于梦想成真。连柳州都很少去的他们,早晨4点就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不仅如此,国旗班的战士们还来到晚会现场,向周宏军师生赠送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红旗飘飘》的高亢歌声中,全场红旗漫卷,气氛庄重而热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育,是人格与智慧绵延不断的传递,而恒久不变的爱,是老师对学生最好的承诺,也是贯穿晚会始终的一个情感主题。
也许是因为常年跟孩子在一起,今年50岁的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仍像个充满活力的孩子。作为长年工作在基层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桂贤娣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
“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桂贤娣与所有观众分享她的“因生给爱”教育心得。教学30多年来,桂老师从未让一个孩子写过检讨,作文是她带给学生的另一种反思方式。
“用爱为生命奠基”,节日里,桂老师把这句座右铭送给所有教师同仁。
青春无悔,您的选择铺就我求学道路
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是,对于有一群满怀热情的年轻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幸福就是老师每天跟你们在一起!
花环点缀的拱门,洁白神圣的婚纱,今年的教师节晚会为观众带来一个甜蜜与幸福的特别环节——14对特岗教师的集体婚礼。2006年,国家启动“特岗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中小学任教。5年来,一批批青年学子怀揣教育梦想奔赴山野乡村,教师的爱与奉献薪火相传。
“乡村资教,收获爱情”,马玉辉与杨晓鹏就是这样一对在共同的事业中找到情感共鸣的新婚爱人。“我们是在岗前培训时认识的,巧合的是,后来又分配到同一所学校。”身披婚纱的新娘马玉辉脸上写满幸福。在湖北恩施鹤峰铁炉白族乡马家希望小学,她教英语,他教科学和美术,相识于课堂,相知于校园,两人的爱情旋律和谐而明快。
特岗教师朱海霞的故事也颇具代表性。大学毕业后,她冲破父母的阻力,追随男友郭勇来到湖北黄冈市浠水县马垅中学,孩子们的淳朴与好学深深地打动了她。“没到农村之前,想象那里的生活会很苦。真正走下去才发现,其实没那么苦,学生们纯真无邪、毫无保留的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份工作,我要留在这里。”为了能和心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小朱和小郭决心在这里安家,他们可以说是真正的“裸婚”,车子房子固然没有,连结婚戒指都没买。
“没什么可遗憾的,物质上也许的确匮乏了些,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很富足。”郭勇说,他读书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是老师的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他完成了学业。“我要像我的老师一样,做个有爱心的人。也想用行动证明,国家花大力气培养我们是值得的。”
教师节晚会仿佛在讲述每一个人身边的故事,让人感动,令人感恩。穿插于人物专题访谈之间的,是免费师范生激情昂扬的诗朗诵《老师的誓言》,羽泉真情演绎的《世界因您而美丽》,师生小合唱《老师你好》,戴玉强等演唱的歌曲《盛开的牡丹》,等等,精彩纷呈。正如晚会总策划任学安所说:“这一天是所有中国人的节日,我们要选取最能打动中国人的故事,展现教师为心灵塑造、知识传承所作的贡献,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春蚕情愫,红烛风骨,在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前,教育部历时一年面向全社会征集了3000首《教师之歌》。晚会临近尾声,一首《心曲》倾诉出千万教师的心声:“愿将此生化作雨露,悄然落下滋润万物。也许一生含辛茹苦,却见花蕾绽放家园,新苗长成大树……愿将此生化作基石,执著坚毅铺就道路。也许一生默默无闻,却见知识化为力量,未来展现宏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