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瑞林 通讯员 刘志)眼下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可在东北师大校园里却丝毫感受不到学生求职时的紧张和焦虑。“学校替我们想得可周到了,只要我们好好学习,找工作没问题。”学生们动情地说。学校党委副书记杨晓慧认为,这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的结果。
2011年是教育部确定的“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而东北师大自本世纪初开始就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与模式,坚持以优质就业服务确保学生轻松就业、温暖就业。2001年,东北师大实施“内合外联”战略,内合东北高师院校、外联全国用人单位,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10年来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教育人才集散地,形成国内首家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行业人才市场,遍及31个省份,开展稳定就业合作的用人单位达两万多家。
在建设有形就业市场的同时,东北师大着力建设网上教育人才集散地,实现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小杨是东北师大化学学院大四的学生,他刚刚在电子阅览室录制完一段视频简历,上传到东北高师网。他对记者说:“有了学校的网络市场平台,我们少了很多麻烦,只需在阅览室里投递简历,等待面试就行了。”目前,东北高师网上教育人才市场的毕业生资源每年稳定在10万名左右,年度发布就业岗位15万多个,举办视频洽谈200多场,信息日点击量10万余次。
11月初,东北师大文学院谢同学的手机就不时收到心仪的岗位信息。她从来不担心这些信息的真假,因为这都是她在学校手机就业信息平台上定制的信息。“谁都想得到第一手资讯,学校想尽办法,总是让我们走在其他高校的前面。甚至我们没有想到的,学校都帮我们考虑到了,凭这些就让我们这些即将离开母校的学子心怀温暖。”
让毕业生掌握准确、及时的需求信息是确保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多年来,东北师大就业信息工作在全国一直处于领跑地位。在别人用海报传递信息的时候,学校率先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就业信息网,做到“鼠标一点、实现双选”;在信息铺天盖地,需要学生甄别的时候,学校又率先开设了手机定制、邮箱定制等“一对一”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服务从“漫灌”向“滴灌”的转变;2008年,率先建成移动就业网,将就业信息全部搬到学生手机上,使毕业生随时能看到就业信息,“怀揣信息走天下”;2009年,率先建成全国一流的专业化视频洽谈室和视频就业网,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与用人单位顺利洽谈和签约,使更多潜在的市场需求变成了现实的就业机会。
目前,“东师品牌”已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就业市场的首席品牌和招聘首选。充足的市场资源为东北师大的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9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成功就业。“开展优质就业服务,既解决了学校办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是积极开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益探索。”学校党委书记盛连喜坚定地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