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今天才知道营养配餐有这么多学问”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习培训会议(中部片区)综述

2011-12-22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培训会开得太及时了,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20多年,今天才知道营养配餐有这么多学问!每天3元尽管不多,但只要合理使用,就能有效改善山区孩子的营养状况!”听了第一天的培训讲座,湖南湘西州凤凰县教育局副局长龙玉花的心情激动难掩。

  12月19日至21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习培训会议(中部片区)在武汉召开,来自湖北、河北、安徽、河南等中部9个省、175个国家试点县的近400名教育与财政部门负责人齐聚华中师范大学,接受为期两天半的集中培训。

  国家试点、加大投入,每天1.5亿元解决“吃饭难”

  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高度关注,早在2003年就开始逐步建立“一补”政策。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到“一补”,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47%、在校生的13%。

  “虽然实施了‘一补’政策,但覆盖面偏窄,补助标准偏低。”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指出,尤其是中部地区,“一补”覆盖在校学生的比例仅为7.2%。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因为不住宿,所以没补助”等情况。

  “据测算,仅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食堂建设缺口所需资金就达790多亿元。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食堂建设不足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田祖荫说,这些问题仅靠地方各级政府现有的投入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国家启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用于学生吃饭的财政经费额度可谓前所未有。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二处处长胡成玉给学员们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划拨的“一补”资金有120亿元,如果重新核定贫困学生数量,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增加,估计要达到140亿至150亿元。如今再加上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160亿元,总计用于学生吃饭的财政经费将近300亿元。

  “这么大的资金量,按学生全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意味着每天有1.5亿元的资金要花出去。”胡成玉所言非虚。

  每天1.5亿元,资金安全是个大问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监察专员李耀建强调:“决不能从学生牙缝里抠钱,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社会道德良心问题。国家试点补助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谁要是碰这个钱,就会有牢狱之灾!”

  人口密集、食品安全,考验中部地区管理智慧

  作为人口和教育大省,河南省有在校中小学生近2000万人,此次被纳入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的试点县多达26个。“试点县的中小学生少则10多万人,多则20多万人,一个县的学生数可能就超过西部地区一个地级市的规模。”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刁玉华说,这对试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前些年,河南省教育部门曾一度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头痛不已。“几乎每年都发生食品中毒事件,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了很大困难。”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该省着力构建食品卫生安全体系,不仅启动实施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对607所学校进行建设改造,而且从软件入手,制定“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评定”机制,把食堂分为一至五级,鼓励学校申报一级、二级食堂,管理效益大为提高。

  中部地区人口密集、学生数量大,加上很多地方以前没有解决学生吃饭问题的经验,一下子面临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难度可想而知。“食堂财务收支该怎么核算?”“食品采购哪些环节需要严加控制?”会议期间,经过反复讨论琢磨,一个个细节变得清晰起来,局长们的心里也有了底。

  学生数量多,虽然相应的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更重,但也有其优势,那就是可以发挥“规模效益”。有不少局长乐观地表示:“一所学校几百上千人,每人每天3元,就有几千元可以用来改善伙食,比几十人的小学校宽裕多了。”

  学习借鉴、因地制宜,期待试点县成为创新典范

  为了给试点县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县级范例,会议特邀了680个试点县以外的山东省临邑县,介绍当地让学生“喝上热水、吃上热饭”的经验。“原来有的学校食堂油污简陋,有的干脆从外面小贩买,再转卖给学生。学生的吃饭都解决不了,怎么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山东省临邑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说,自实施热水热饭工程以来,该县收回学校食堂外包经营权,全部由学校自主管理、按零利润模式运营。

  “我在一些地方调查发现,66.4%的学生不吃早餐,上午两节课过后就感到饥饿。寄宿制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早餐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小琪说,其实并非有钱才能讲营养,也不是越贵的食物越有营养,各地应充分利用当地的食物资源,探索学校自主经营、企业供餐、托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

  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尽管学生的餐桌上没有鸡鸭鱼肉,但当地从地方盛产的食材入手,把大豆、杂粮、杂豆、核桃、胡麻油等纳入学生营养食谱,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增加了营养含量。

  田祖荫说:“如果把营养改善计划比作一餐饭、一盘菜,那么我们要像在自己家里做一道可口的饭菜一样,让学生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