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资助政策给力教育公平

——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2-02-23 来源:《科技日报》收藏

  本报记者 杨靖

  ■将新闻进行到底

  “我毕业后先要把父母从老家接出来,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藏族学生扎西拥登现在最大的一个心愿。扎西拥登目前正就读于成都综合职业中学2013届机械加工专业,由于家境贫寒,他曾经失去了求学的机会。直到2010年暑假,扎西拥登得知教育部门的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知道我不仅能免学费,每月还有300元的生活补助,上学的往返路费还由政府报销,我高兴极了,马上报了名。”那时一心想继续上学的扎西拥登终于如愿以偿。

  其实和扎西拥登有类似经历的学生为数不少。在2011年,全国就有906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资金规模达到135.9亿元。此外有395万名学生还享受了中职免学费政策,免学费资金共计79亿元。另据统计,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及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国家资助政策累计资助金额约为732亿元,比2010年增加39亿元,增幅为5.6%,加上地方政府、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设立的其他资助项目,全国累计资助总金额近900亿元,比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的2006年增长4.5倍。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目标基本实现。

  从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到提高资助标准

  据扎西拥登说,他现如今在成都综合职业中学也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了。他目前在班上担任安全班长,还是学生会干部。“我参加过多种演出,还自己承办晚会。”扎西拥登告诉记者,“放假回家妈妈觉得我变了、长大了、懂事了。”在2011年,比扎西拥登早一年来到学校的师兄师姐们开始陆续到工作岗位上去顶岗实习,“他们感觉都很好。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胜任自己将来的工作。”扎西拥登说。

  张光明表示,2011年是国家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获得继续深入落实到位,其中免学费人数约已占到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0%。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年秋季开学以后的3个月内,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委密集出台多项面向家庭及济困难学生新的资助政策,资助范围囊括学前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等多个阶段。“随着资助政策范围再次扩大,资助标准和资助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平从制度上实现了新突破。”张光明如是说。

  他介绍,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这是我国首次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而之后在11月颁布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则标志着我国学生资助形式从经济资助逐步扩展到营养健康保障方面。

  据悉,2011年11月,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已明确指出,要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680个集中连片困难县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三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将惠及约2600万在校生。

  除此以外,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再次获得上调,其中,每人每天标准提高1元,年生均补助标准小学从750元提高到1000元,初中从1000元提高到1250元。

  开发性金融为助学贷款开拓良好局面

  2011年是国家助学贷款再创历史新高的一年。张光明介绍说,全国国家助学贷款新增审批学生117.8万人,比2010年增长3.5%;新增审批金额13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5.6%,新增审批人数和金额均创造历史新高。加上往年已审批在2011年继续发放的金额,2011年实际发放金额达到136.5亿元,资助人数242.5万人。

  与其他种类助学贷款相比,在2011年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张光明说,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为国家助学贷款主渠道。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包括青岛和厦门计划单列市,共计2121个区县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1年,全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增审批学生90.2万人,比2010年增长11.9%:新审批贷款金额98.9亿元,比2010年增长3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审批人数占当年全部审批人数的76.5%,审批金额占当年全部审批金额的74.5%。

  其实助学贷款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生源大省河南曾发生国家助学贷款招标业务流标,其他一些省份也出现了类似现象。“为了破解学贷困局,我们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承担河南省的助学贷款业务,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成功探索出高校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副局长张瑞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开行随后将这一模式在各地推广,取得良好效果,为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打开了良好局面。

  张瑞宇说,为进一步扩大受助面,方便学生,真正实现应贷尽贷,国开行在2007年提出全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在甘肃等5省市试点后,200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很快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被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称为民心工程、爱心工程。

  张瑞宇介绍,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突破100亿元,占当年全国高校学生贷款总人数的近80%。自2005年开创高校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以来,国开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00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560万人次,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86万人次。

  据悉,作为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已将助学贷款作为支持民生金融的重要内容。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表示,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国开行大力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旨在贯彻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体系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1695个县(区)、2564所高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广大城乡县域乃至乡镇,学生上大学前在家乡就可以获得贷款。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内的中西部全部18个省份均实现了业务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贵州省近40%、革命老区甘肃会宁县70%和陕西富平县52%、三峡库区重庆开县60%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了国开行助学贷款。

  贷款代偿费补偿政策导向效果逐渐显现

  作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的综合大学,西南大学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本科学生3.8万余人,研究生1.3万余人。学生中有维吾尔、藏、蒙等48个少数民族学生5000余人。学生生源主要来自经济不发达的云、贵、川、渝农村和边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破1万余人,所占比例高达31%。据统计,该校毕业生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人数历年来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立志献身我国国防事业的补偿代偿学生人数一直在全国中央部属高校名列第一。”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晓黎介绍说。

  其实,2011年也正是贷款代偿费补偿政策在我国高校中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的一年。张光明告诉记者,在2011年,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范围。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于当年10月研究制定了《应征入伍服义务并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资助暂行办法》, 大学生应征入伍附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范围由应接毕业生扩大至在校大学生。同月颁发的《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的意见》还规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实施学费减免,经济上有困难的,纳入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范围。

  张光明认为,随着近年来贷款代偿费补偿政策在我国高校稳步推进,其政策导向效果逐步显现。他说,自2009年以来,国家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目前全国共有6.65万名大学毕人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并享受资助。

  除此以外,国家对中央部属高校毕业生赴中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自2007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已有2.18万名中央部属高校毕业生投身到中西部地区及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并享受资助。2011年,预计超过1万人。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