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山东“硬”“软”兼施推动特教发展

2012-0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记者 李小伟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副校长于生丹还记得10年前学校的环境:土操场,没有多媒体教室,学生用的教学设备也差着好几级。2003年学校开始发生变化,“当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资源优化升级‘五个一’工程单位后,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2000多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改造了教学楼、学生公寓、康复训练室、职业教育操作室等专用教室20多个,铺设了全塑胶标准运动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于生丹深有感触地说。

  像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一样,随着山东省进一步改善各类特教学校办学条件的深入进行,各类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级政府在保证特殊教育经费的前提下,财政每年拨付特殊教育专项补贴,基本做到了学生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的逐步增长。

  几年来,该省各级政府将特教学校建设纳入当地基建计划,基本保证了特教学校的经常性办学经费,仅用于特教方面的基建经费就达两亿多元。各级教育、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在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危房改造工程时,对特殊教育学校给予倾斜;积极扶持特教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兴办校办产业,弥补了部分特教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目前有半数以上学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有的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设立特殊教育专项教育补助经费,扶持举办特教学校(班),“十五”以来补助经费达1000多万元;编制3类特教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投入资金6600万元,用于实施特教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2003年,对全省在特教学校(班)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即免除杂费、教科书费和住宿费,对生活费予以补助。

  发展特殊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山东省立足特教实际,着眼于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素质提高,积极开展特教教师培训,收到明显效果。潍坊盲童学校办公室主任唐玉洁对此深有体会:近些年,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明显增多,培训次数大幅增加,教师素质的提升,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特殊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与普通教育相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需要掌握特殊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为此,该省积极开展了特教基本功、业务达标、学历提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由学科教师、康复教师、专业教师、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出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的评比标准和评选办法,选派教师参加市“双百”工程培训。“我们先后派出300余人次赴香港、上海、北京、广州等特殊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和业务培训,教师不仅眼界宽阔了,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于生丹说。

  近年来,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下,山东专门制定了特教师资培养和培训方案,将特教教师培训纳入“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和“山东省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同时要求特教学校教师参加省暑期远程教育培训。仅该省特教研究会近5年来就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培训会13次,受训人员2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