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何佳锦:

“真心感到学校教改是为了学生”

2012-03-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亲历者说

  “虽然我们的专业是经济与金融,但是化学、生物、物理、数学都要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国际班)大四学生何佳锦所经历的,正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一次重要改革。

  在这次改革中,清华经管学院将西方文明、批判思维与道德推理、生命科学导论等8门课程列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成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

  “不仅如此,学院也鼓励我们到其他学院选课,每个人的通识课最少要达到10个学分。”何佳锦说,自己听过七八所学院的课,从人文学院的魏晋古文到武装部的射击课都有,还有同学选修钢琴课。“现在都讲要培养十字形人才,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广度,学校非常重视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经管学院的课也很热门,从大一的专业课开始,就有其他院系的同学来旁听。”何佳锦所说的,是经管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经济学原理”。和想象中教授正襟危坐,从一二三讲起的课堂不一样,钱教授的课总是从身边的小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淘宝网的标价到校园占座。何佳锦说,正是这样一门课,激发了她和同学们对经济学的兴趣。

  “讲课是英文的,教材是英文的,作业也是英文的。”作为本科生教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何佳锦所在的经济与金融专业采用全英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国际顶尖人才。“我们的教材经常更新,基本上与国外同步。”这种培养模式的效果,在小何身上得到过一次检验。“大三的时候,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做交换生,选修的精算学基础课程两次取得满分。”

  “对于本科生教学改革,院里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每学期都有一次‘与院长共品下午茶’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向院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据何佳锦回忆,自己在大二时,曾经提出数学难度太大,到下一年级数学课果然作出了调整。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高兴之余,小何也对师弟师妹有些羡慕,因为“每一次调整都朝着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进步,真心感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都是为了学生”。

  “清华的学生常说自己住在‘牛圈’里,意思是身边的同学非常优秀,学校的硬件和师资更不用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很好地激发自身的潜能。”何佳锦说。

  如今,尚未毕业的何佳锦已经被英国著名的巴克莱银行录用。“我喜欢工作和实践,但以后会再去学习。”面对前途,找准方向的她充满自信。

  ■本报记者 高靓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