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落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多样化供餐让学生吃饱吃好

2012-03-29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从2009年9月1日起,陕西在全省农村寄宿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实施营养餐工程,每天保证这些学生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蛋奶工程”因此得名。

  截至2011年11月,“蛋奶工程”实施学校达到8607所,受益学生达到267.8万名,覆盖人数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1%,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学生实现全覆盖。

  “陕西各地、各校情况不一,如果强行要求各地执行统一标准,搞‘一刀切’,将不利于‘蛋奶工程’的有效实施。”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习培训会议(西北片区)上,陕西省教育厅巡视员张长保说。

  正因为如此,陕西规定,对食用鸡蛋、牛奶过敏的学生,学校应为其制订替代方案,为其提供价格等同、营养相当和安全卫生的替代食品。而部分县的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点,可用全脂奶粉替代灭菌奶。

  “鸡蛋和牛奶是富有营养也比较方便提供的食物,但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制订自己的营养餐谱。河南可以搞胡辣汤,山西可以搞肉夹馍,新疆可以搞羊肉串,只要孩子们爱吃,对身体有好处,营养改善计划就真正发挥了作用。”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说。

  2011年10月17日,重庆市发布《重庆市中小学生秋季推荐菜谱》,特别注明菜谱“结合重庆的地方特色、城乡差异进行编制”,据参与制订食谱的相关营养专家介绍,在物质条件比较宽裕的城市学校,早餐多以牛奶、鸡蛋为主,而农村学校的孩子则可以多喝豆浆、吃面条。

  相对来说,菜谱的多样化还是较容易实现的。而如何建立合乎实际的供餐模式,才是难题。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供餐模式包括学校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

  宁夏红寺堡区的孩子们每天吃到的午餐,就是由当地的粮油公司加工配送的。2011年秋季,宁夏在西海固地区选取部分农村小学开展“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午餐。在试点工作中,宁夏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情况的学校,并结合各自特点采取了不同的供餐模式。红寺堡区域面积较小、人口较为集中并且交通条件较好,比较适合企业配餐。红寺堡区政府便委托粮油公司负责加工配送学生午餐。

  除此之外,宁夏还采取了学校食堂供餐、农户托餐的形式。有的学校有食堂,那么食堂供餐就成为主要选择;散落在偏远山区规模较小的学校以及教学点,农户托餐就成为首要选择。目前,宁夏31所试点学校中采取学校食堂供餐的有21所,企业配餐的有2所,农户托餐的有8所。

  但是对大多数地区来说,采用学校食堂供餐模式还是更理想的选择。一位中学校长说:“如果采用企业供餐模式,由于企业需要获得一定利润,那么补贴给学生的钱就不能足额吃进学生肚子里;而个人或者家庭托餐的形式,由于这些托餐点往往比较分散,在统一集中管理上有一定困难,往往会面临比较高的如食品安全等各类风险。几种模式下,只有学校食堂供餐既能保证补贴足额使用,又能降低风险。”

  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开始在具备一定基础并且不在撤并范围内的学校开展标准食堂建设。广西2011年决定,为配合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基础教育专项工程中,将投入亿元为农村孩子建食堂,强力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

  当年10月,广西要求“营养午餐”试点地区的建设计划要向食堂倾斜,一些县、区也把大部分的专项资金花在建食堂上。南宁市邕宁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为755万元,其中690万元用于建食堂,比例超过91%;武鸣县2150万元建设资金中,有893万元用于建设食堂,比例超过总建设资金的40%。

  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则已经开始了如何高效利用学校食堂,进而高质保障学生供餐的探索。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采用“集中采购、定点加工、统一配送、分校烹饪”的方法,把16所中小学按地域分成3片,每片以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食堂为原材料加工点,辐射4至5所学校食堂。

  以镇江实验学校为例,学校食堂每天需要加工7000多份饭菜,除了供应本校3500余名中小学生,还要向七里甸中心小学、朱方路小学、金山实验学校、桃园小学、金山小学等5所中小学外送3569份饭菜。

  每天下午,食材送到镇江实验学校食堂,经过验收、清洗、加工、分类装筐等好几个环节,制作并配送到学生手中。这个加工点分工细致,设有仓库、素菜粗加工间、素菜切配间、荤菜加工间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饭菜制作流程井井有条。每人每餐需要多少饭菜、消费多少食材,配送清单上记得一清二楚。

  据介绍,以往部分学校通过食堂外包、租赁和外购等形式解决在校学生就餐问题,既不能体现食堂的公益性质,也不能有效控制价格涨幅。润州区采用集中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集中招标降低了原料成本,集中配送降低了营运成本,集中分拣降低了制作成本,学生伙食费标准受到市场价格异动的影响和冲击变小,保持了价格基本稳定。 (高毅哲)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