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生活上,她是慈祥的母亲;学习上,她是严厉的导师——

张春:新疆学生的汉族“妈妈”

2012-04-16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王小占 党波涛  

  “妈妈,我已经安全到校了,向您报个平安。”华中师范大学开学第一天,“春妈”就收到十几个新疆学生平安返校的短信。

  2009年,张春由新疆教育厅从石河子大学选派到华中师范大学挂职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两年多来,她真心关爱全校远离家乡、来自9个少数民族的200名新疆籍学生,原本素不相识的孩子,如今都亲切地称呼她“春妈”。

  “她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

  “她对我们新疆孩子的关爱,是一件由很多琐事编织的爱的斗篷,让大家感到温暖。”英语系大四的新疆学生昆杜斯回忆说,去年暑假,张春亲自到她位于新疆伊犁的家中拜访,为她父母解开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困惑。临走时张春向昆杜斯爸妈承诺:“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所有的新疆孩子的。”昆杜斯说:“对远离家乡、父母不在身边的我们来说,她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

  数统学院2008级学生祖米热提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应聘工作时,因紧张而面试碰壁后,心情非常沮丧。张春看到后,不仅给她打气,还在电话里安慰她的父母,劝他们不要着急。当时,祖米热提“鼻子酸了,心是甜的”。“‘春妈’让我们的人生少走了很多弯路,前两天还帮助我顺利通过了工作面试。”

  今年寒假,张春为留校过年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举办了一个特别的新年晚会:让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东乡族的姑娘小伙子们身穿各自的民族服饰,手牵着手在台上载歌载舞,她自己也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

  “她是严厉的导师,不会宠坏一个孩子”

  2009年,初到武汉跟新疆籍学生见面时,张春就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只要有问题都可以找她。两年多来,她一直践行自己对新疆学生的承诺:“原则问题要坚持,人文关怀不间断。”

  张春经常到各个院系和宿舍走访,了解新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得知他们英语跟不上后,张春积极向学校申请开办少数民族英语班,并时常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

  对于怠慢学业的孩子,张春也会严加批评,动之以情地予以劝导。英语系2010级学生艾克拜尔对此深有体会。他曾一时冲动差点做错事,幸好张春及时阻止、劝导,才未铸成大错。“她知道在什么时候扮演什么角色,有时候是和蔼的母亲,有时又是严厉的导师,不会宠坏一个孩子!”艾克拜尔竖起大拇指。

  “她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生动经验”

  在学校,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张春不仅是他们在外求学生活中的“妈妈”,更是他们大学时光里的特别的“心理咨询师”。

  昆杜斯记得很清楚:“我对很多社会问题的看法曾经很极端。有一次张老师和我聊了很久,她说应该辩证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应该多看事物阳光积极的一面。”听后茅塞顿开的昆杜斯说,她从张老师那里领悟到思想成熟健康的重要性,也慢慢体会到这么多新疆孩子能来到这里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确实离不开党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惠民好政策。

  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昆杜斯自豪地告诉记者,“春妈”不只对她如此,对每一个新疆学生都是这么循循善诱,“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句句刻骨铭心”。

  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说,高校应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灯塔,尤其在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师范大学,更要通过爱心教育和典型示范,引导未来的教师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春妈’怀着一颗大爱之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她的事迹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了生动经验。”

(责任编辑:张珏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