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晨光
“真没想到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在纯正的英语环境里体验地道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走进异国的学校,与外国同行一起相互交流学习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尽管已经过去了半年多,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南关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刘小莹谈起自己赴美培训的经历时,仍然记忆犹新。
2011年11月,刘小莹和其他49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农村骨干教师入选了“2011年度农村骨干教师赴美研修项目”,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参加了为期21天的培训。该项目是2011年4月举行的第二轮中美人文高层磋商机制中,双方在教育领域形成的合作成果之一。
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践,从体制到管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研修团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对中美教育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比较,以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实地见证了中美教育的异同。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下东中学教师周玉平看到美国班级为智力和身体残障学生配备一至两名专职老师辅助学习,当孩子稍有进步时,就会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他感慨地说:“美国提倡‘合流’教育,让残疾孩子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体现了真正的教育公平。”
湖南湘西泸溪县明德小学教师包荣长则重点关注了美国学生的行为习惯。开会、吃饭后挪动的东西,美国学生会主动物归原处;进门时,走在前面的人总会自觉地为后面的人开门……包荣长如数家珍,由衷地感叹美国德育内化在了学生的品质、习惯和行动里。
满载着收获与喜悦,全体老师如期回国,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止对教育的思考。有人说,这次赴美研修,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开拓了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路;有人说,此次学习活动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加油站,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还有人说,美国教育之旅更坚定了自己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一位老师在回国后撰写的报告中这样写道:“21天的美国学习之旅,已成为我们这些普通农村教师一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将把学习、感悟、收获到的,可操作性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把它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美人文交流不断走向深入,需要越来越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参与这项伟大的人心工程。让更多基层教师走出国门,成为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这将对我国基层教育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