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显山露水”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教育探索纪实

2012-06-27 来源:人民政协网收藏

  一路打听,几经辗转,在一个小区的深处,“呼家楼中心小学”这几个字方映入眼帘。没有阔气的教学楼,没有太大的场地,可以说简洁普通。然而,当记者走进校园,大到校园环境,小到班级环境,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教学楼,古朴自然、简洁实用;教室,温馨温情、自主个性;京剧脸谱、中国龙、世界地图、书法、绘画、手工制作……这些张贴在教室、走廊的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告诉大家:“学生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而校园中孩子们写满阳光的笑容,有礼貌的问好,恰和校长马骏的话形成呼应:“我一直认为兴趣比分数重要,成长比成才重要,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能成为他最好的自己,为其终生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家长的期待:“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我的孩子天性活泼,我希望他进校门时是这样,毕业时个性还不被抹杀掉。很庆幸呼家楼中心小学的教育能够很好地呵护孩子的这一天性。”四年级学生刘诗毫的爸爸介绍说,孩子刚上小学时,有个亲戚向他推荐这所小学,但他“考察”了一圈后,第一印象却是“外表很普通。”后来,在亲戚的大力推荐下,他走进校内,了解了马校长的教育理念,便深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刘诗豪性格外向,口才很好,对历史很痴迷,尤其是三国前后的历史知识我都不如他。”刘爸爸介绍,学校为孩子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兴趣和表现才华的舞台。刘诗豪因喜欢三国文化,在学校组织的“三国华容道”益智游戏大赛中,获得第一名,被老师、同学称为“道长”,他的荣誉感被大大激发。“孩子的兴趣个性得到鼓励,对历史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现在还喜欢上了评书。”刘爸爸对孩子现在的发展状态很欣慰。“学校注重素质教育,每周三为‘无作业日’,这天诗豪便在他喜欢的历史书中汲取营养,他的学习很主动。学校让孩子们不是生活在考试中,而是让他们的童年充满乐趣且更有厚度。”

  “小李远从小就很调皮,但学校老师很人性,善于从孩子身上的优势出发,为孩子创造表现的环境,让他找到自信。”五年级学生李远的妈妈告诉记者,幼升小时,她也曾带孩子去过其他几个不错的小学参加面试。由于李远天性好动,在一次面试时随手动了老师办公桌上的东西,当时那位老师就严厉地说:“像你这样的孩子,今后上了学怎么办?”吓得李远赶紧将手缩了回去,李妈妈也对老师的言行很吃惊。

  后来,在呼家楼中心小学参加的考试,让她感觉与众不同。“首先吸引我的是,其他的学校都让孩子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而这所学校让老师和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综合表现。”李妈妈对这样的形式很称赞,“学校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而非应试能力。”另外,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的每个老师都会蹲下来,面带微笑对每个孩子说话,还为每位家长倒水。而听了马骏校长“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教育理念的宣讲,更加坚定了她送孩子来这里读书的信心。

  就读于五年级的胡秋实两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中途从南京来到北京。而选择这所小学,也是基于胡爸爸对马骏校长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在教育上,我们期待孩子能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有个好的人格,有个幸福的童年。在来北京之前,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北京的小学的信息,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地浏览,无意中看到了马校长的办校理念,和我们期待的很一致。于是夫妻俩抱着试试的态度给马校长发了邮件,没想到很快接到马校长的回复。她说,‘感谢你们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孩子创设最适合的教育。’”胡爸爸说,“孩子很热爱这所学校,生活得很充实快乐,前不久他申报的‘骑车丈量北京城’活动还在朝阳区第二届创新性学习成果大赛中获奖。”

  学校的给予:“让每个孩子找到自信”

  在妈妈心中,小李远很聪明,但“淘”气十足。“一年级时,他会在课上时间,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从座位上爬到教室后方,在地上躺着和同学聊天;二年级时,他会往前排同学的椅子上吐唾沫,并观察唾沫和水哪个流得速度快;三四年级时,他会把刚发下来的试卷子撕成小条扔上天,然后观察哪个先降落下来……”李妈妈说,对于这么“淘”的孩子,老师也能发现他的优点——“探究”意识,并且创造机会让他展示特长。李远从小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小脑瓜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从他嘴里经常会蹦出“你知道太阳系里,哪个星星有大红斑吗?”之类的问题。二年级暑假,李远根据自己掌握的天文知识手写了“宇宙探索”的文稿,老师鼓励他参加区教委组织的朝阳区首届创新性学习成果大赛,并获奖。

  受到鼓励之后,这个“淘气十足”的孩子对天文知识更加痴迷,还成了校园中普及天文知识的“讲坛名人”。从三年级起至今,李远坚持主持班级的《十分钟队会》活动,为同学普及天文知识。他的“小天文学家的十分钟系列讲坛”,在今年朝阳区第二届小学生创新性学习大赛中获得金奖。“李远的思维很跳跃,之前很难坚持坐一小时,现在为了这十分钟的普及讲座,他查资料、准备PPT,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李妈妈自豪地说,在这个过程中,李远的电脑水平大大提高,现在班里电脑出了问题,他都能帮助解决。更让李妈妈感动的是,这个系列讲坛,让李远坚持了两年,讲了60多期,“学校开设的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发展了兴趣,在坚持中,他的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李妈妈对学校教育理念很认同,她还是学校家委会一员。“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独具特色的活动:诸如红领巾论坛、少儿百家讲坛;创设‘易趣屋’和‘益趣屋’;评选读书星、创新星、健体星、环保星、孝子星、感动星;举办魔方大赛、华容道大赛,让每个孩子都有得到肯定和表扬的机会。李妈妈告诉记者,她又开始在为孩子的升学发愁,“一年后,李远即将升入初中,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中学也能有呼中心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的个性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呢!”

  宋驰北是呼家楼中心青青分校四年级的学生,这个腼腆的小男孩在一年级时,跟随去英国读研究生的妈妈出国,由于语言不通,他就变得很沉默,回国后还是不敢对外人说话。在学校,他评价自己是:“最差的孩子。”由于小北从小就对恐龙很痴迷,5岁半就自己编恐龙故事,妈妈都帮他记录下来。老师发现了他这个特长后,就鼓励他出书《牛牛羊羊的恐龙故事集》,并参加学区创新性学习成果大赛,“小北蝉联了两届大赛的冠军,成为学校有名的小作家。”小北妈妈很欣慰。“为了鼓励孩子的兴趣发展,马校长还为他举办了新书发布会,自此以后,小北的世界被一点点打开,有了明显的变化。”小北的妈妈感动于学校对孩子成长的用心。“好的学校标准是什么?不是教什么,而是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庆幸能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不然,不敢想象孩子会成什么样。”小北的妈妈说。

  三年级一班的谷林晓热衷公益活动,五月初,她随着呼家楼中心小学的部分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40多人共同前往青海开展助学活动,她被学校评为爱心小天使,使她更加懂得了感恩,在生活上热心帮助同学。她告诉记者,“六天的助学经历,让我学会了节约。因为,青海很多小学生每天都要从几里外走路上学,午饭经常吃干粮。我们将准备好的铅笔、作业本、运动服等学习生活用品和捐助款送给他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幸福生活。”

  校长马骏的教育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小北同学开始和伙伴交流了,我为他的进步而高兴。今天和他拉钩,答应为他的第二本书再举办一次发布会。”“刚发现刘诗豪这么精通历史,口才还这么好,校园文化讲得头头是道,下一届的学生校长助理就是你了啊!”“胡秋实,这个憨厚的小伙子,在去青海助学前脚扭伤了,你能够拄着拐杖坚持了6天,了不起。”“我26年前教的第一批学生,回国后悄悄来办公室看我,我当时一下子就叫出了他的名字”……提起学生,脸上绽放笑容的马骏娓娓道来,从教26年,无论是新学生还是老学生,在她眼中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童年是多彩的,童年也是短暂的,而教育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不可逆转性。”马骏表示,教育要对每个孩子的成长负责任,对孩子的品行负责,对孩子的求知负责,对孩子的健康负责。为此,学校从2001年4月开始,创造性地提出以“礼貌、礼仪、礼节”为中心的“三礼”教育概念。并在此基础上,2003年提出了“中国人要懂中国文化,要学习中国文化,要传承中国文化”,马骏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及管理的全过程,她带领全校教师共同编写了以中国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炎黄传承》,让孩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有底蕴的人、有国际视野的人。

  在教育理念上,马骏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她提出三“适”教育:“适合”,就是要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现在的教育问题就是把所有的孩子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抹杀了个性。”;“适度”,即教育不能功利化,否则过犹不及。“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从孩子的起点出发,不要拔苗助长。”;“适应”,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他们不仅是学校人,更是社会人,教育要为孩子未来成为社会人做准备,让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好多学校都不敢组织孩子集体出游,但在呼家楼中心小学,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集体参观活动。马骏说,“拓宽视野,增加阅历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作为校长,尽可能顶住压力,为孩子成长创造一切条件。”

  “马校长很有魄力,为了孩子,她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多年来主抓德育的副校长王琳娜对此理念深有感触。说起今年五月份组织孩子们去青海助学的事情,王校长依然很激动,“青海助学活动由我全程带队,说实话,直到飞机准时降落北京的那一刻,我的心才安定下来。所有的志愿者和接机团成员拥抱在一起流下热泪。一家长当时就对我说:‘太佩服你们马校长的勇气了,能担着如此大的风险组织学生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在青海六天的助学活动,大人孩子都如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家长都表示,孩子们虽然少了几天教室学习的时间,但却收获了人生中的巨大财富,希望学校类似的活动能不断持续下去。”

  已有十年教龄的优秀班主任杜小霞,可以说见证了马骏为学校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她用“睿智”来评价她心目中的马校长。“在教育教学上,她坚持以人为本,对我们老师来说,她不仅是引领航向的‘船长’,更是‘知心大姐’,她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师生。”她清楚地记得,2007年8月份,马骏带领学区十几个老师去西藏支教。“大多数老师都出现了高原反应,包括校长在内。马校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扶着墙走进每一个房间慰问大家,为我们鼓气,并帮着老师出主意,怎样把支教工作做好。她夜里还陪老师去医院输液,而随行的其他老师却浑然不知。”

  “宁静致远,厚德载物,无为而治,上善若水”是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办学策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念,呼家楼中心小学在马骏的带领下,不浮躁、不功利、不跟风,以孩子为主体,为孩子做教育。马骏说,做校长最重要的有两件事:“办什么样的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最本质的东西。“对于我来讲,一种理想就是希望我们学校能够成为教育的伊甸园,让师生在享受知识、感受文化、品味人生的过程中欢快、自由地成长。”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图为学校"传统童玩兴趣课堂"上,孩子们陶醉在"翻绳"游戏的快乐中。

  (张惠娟)

(责任编辑:王唯(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