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泽县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小江强震活动带边缘。2010年以来,会泽县争取各级校舍安全建设资金1.8亿元,新建抗8度地震校舍11.8万平方米,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
“我们在基本完成硬件建设后,下一步就要抓学校内涵发展,教育要在软实力上狠下工夫。”不久前,在采访滇东北贫困大县会泽县县委书记陈国宝时,他心里的教育那盘棋又有了新走法。
未曾料到,在云南129个县中人口排名第三,有100余万人口且80%还在贫困线下的这样一个县,县委书记说到教育却有着这样的底气。
随着国家多项教育工程的实施,加上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会泽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指标也从曲靖市的倒数排名上升到前列。
以人为本,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走进会泽学校的校园,彬彬有礼的师生,仁义礼让、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展现在记者面前。
2011年年初,会泽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重点工作,让全体师生知礼、用礼,践行礼仪成为习惯。“我们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会泽县教育局局长陈加明说。
同时,会泽把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指导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喜爱、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阳光体育运动,做到班班参与、生生参与。
今年4月,会泽县教育局举行城区学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项目集中展演活动,省、市、县有关领导,全县中小学校长、部分师生、学生家长等26000余人参加,活动持续4个多小时,但没有一个学生晕倒,充分展现了学生们良好的身体素质。
会泽还鼓励各中小学开展社团活动,目前,全县共有各种社团1357个,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7.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2%。
强化管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会泽县近年来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每年,会泽县都争取教师招聘名额,补充新教师。仅2010年至2011年两年就招聘特岗教师493人,绝大部分新教师分配到边远山区学校,缓解山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同时加强山区学校音、体、美教师配置。
娜姑镇炭山小学位于会泽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山村——炭山村,学校路途遥远,生活环境差,近年来新招聘的5名特岗教师就工作生活在这里,给这所山村小学注入了活力。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会泽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开展“一评三考”活动,把校长和教师置于社会的监督平台上。“一评”即召开社会各界人士、乡级领导和站所负责人、学生、家长和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对校长和教职工进行无记名测评。“三考”,即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质量等三个方面考核校长和教师。校长主要考核教育管理能力,学校教育教学业绩,方针政策掌握情况等;教师主要考核备、讲、批、辅、考等教学环节工作情况,所任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成绩。
会泽县把新教师招考录用和教职工调配置于阳光下操作。新教师的安置严格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自主择岗,到相应乡镇学校工作。申请调到县城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调动考试,纪委、组织、人事等部门人员全程监督,考分一出立刻张榜公布。
整合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山高坡陡,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校舍条件差。为此,会泽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0年以来,会泽县坚持“因地制宜、宜并则并、先建后撤”的原则,撤并小学14所,教学点46所,初级中学2所,办起寄宿制学校269所,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率。
随着投资1400余万元,可容纳1800名学生的会泽县特殊教育学校、会泽县驰宏小学的落成,城区小学“大班额”现象得到了缓解。投资近7000万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办学规模2400人的钟屏中学搬迁新建,城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业已形成。
近两年,会泽县还逐步撤销乡镇完全中学高中部,整合高中教育资源,集中到县城办学,形成县城三所高中齐头并进、比学赶超的氛围。2012年,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成功晋升为省一级三等高中,使会泽成为云南省内唯一的高中学校均为省一级高中的县。
教育资源的整合,全面提升了会泽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娜姑镇石门坎小学由3个教学点合并而成,近500名学生全部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学期只需交100斤大米和100元钱即可在学校吃好吃饱。这所农村学校办成了周边地区群众众口称赞的“名校”,纷纷要求将子女转入就读。
加大救助,保证每生都能上学
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会泽教育长期坚持的又一举措。迄今为止,全县80%人口还处在贫困线下。为确保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巩固“两基”成果,会泽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会泽县在职县级领导每人结对资助1名贫困学生,直至被资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学业或大学学业。全县干部职工,每人每年捐资助学不低于200元,乡科级人员每人每年捐资助学不低于250元,县处级领导每人每年捐资助学不低于300元。除此之外,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助25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50万元奖励500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特困学生,还广募社会各界资金,建立了“会泽县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就学基金”、“红云爱心助学基金”等30余个资助基金。
在加大贫困救助的同时,会泽还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最近,为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会泽先后筹集资金1461万元,为91所中小学新建了简易食堂,为190所学校利用闲置校舍改建食堂,为381所学校购置了设施设备。
■本报记者 杨云慧 通讯员 杨晓祥 吴柏乐 卢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