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贤娣(资料图片)
喜欢看动物世界,会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曾给学生编过21种辫子。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的光环下,她仍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
在近3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她创立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用情用智育人法”,总结出“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教师与家长真诚相处系列方法”、“班主任护生小工程”等,并因此成为湖北名师方阵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爱的教科书”。
这样的桂贤娣,仍然保持着爱写日记的习惯,她在日记里写道:“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心灵的艺术,那是因为,只有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才使教育成为可能,才使教师这个职业显得高尚。”
和孩子们对话时,她总喜欢用这样的语句,“乖,听话,相信桂老师。”“桂老师最喜欢你了!”这个时候,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跟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
因生给爱
“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1982年9月,桂贤娣从师范毕业,回到她的母校——武汉市洪山区九峰乡尤庙镇尤庙小学教书。
叶辉至今清楚地记得,1982年自己在尤庙小学上二年级时,班里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她年轻爱笑、身材娇小。有一次,叶辉在家里玩耍时不小心腿摔骨折了,这个新老师就经常叫他中午在自己家里吃饭、做作业……每当父母不在家时,新老师就背着自己上下学,甚至上厕所,都是新老师把他背到男厕所门口,再让同学扶他进去。渐渐步入寒冬后,新老师担心他腿着凉,就将自己的旧毛衣拆掉,给他织了一条似毛巾非毛巾、似围巾非围巾的“绑腿”,每次爸爸来接他的时候,新老师就帮他绑上,以免伤腿受凉。这个让他终身难忘的新老师,就是桂贤娣。
经常有年轻老师向桂贤娣抱怨:为什么我对学生付出了这么多爱,学生却没有感受到?桂贤娣常常会劝慰她们说,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要智慧地爱、得体地爱、恰到好处地爱、能激发学生真挚情感地爱。
桂贤娣曾屡屡给自己提出“三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在频频自问当中,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桂贤娣摸索出了一套内容为“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的“班主任因生给爱十法”。
桂贤娣的信任让所有的学生记忆犹新。有一年寒假刚过,新学期开学时,刘浩同学拿出压岁钱——新版的崭新的20元人民币,得意地在班上炫耀,吸引了众多眼球。广播体操结束后,刘浩发现自己的钱不翼而飞了,便哭着来找桂贤娣求助。桂贤娣想了想,回家后准备了64个红包,在下午放学之前,将64个红包悉数发给全班64名学生,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班刘浩同学不小心丢了20元钱,桂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件事处理好!同学们都知道,桂老师从来不骗你们,这64个红包都是一个样儿,没有做任何记号,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觉得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交到讲台上面。”第二天,64个红包如数放在了讲台上,那张新版的20元人民币就在其中的一个小红包里面。“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也没打算弄个究竟,因为这并不重要。但是我敢肯定的是,这个同学一定铭记了这件事,也永远铭记了桂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桂贤娣说。
对学生给予的爱,桂贤娣无比珍惜。有一次,桂贤娣的咽喉炎犯了,学生张舟跑到药店买药,并悄悄地放到桂贤娣的抽屉里,还附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桂老师,这个药特有效,上次我爸一吃就好,你可一定要吃啊!”桂贤娣感激地拿起药,一看才发现是戒烟糖!于是笑着送给了学校的男老师。过了几天,桂贤娣的嗓子有所好转,课上,她看见小张舟一节课都面带笑容。一下课小张舟就高兴地跑到她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说:“桂老师,怎么样,我那个药灵得很吧!”桂贤娣笑着摸摸他的小脑袋瓜,使劲地点点头。
对于俗称的“中等生”,桂贤娣一直都悄悄地鼓励。桂贤娣曾给一名普通生写过这样一份鉴定:“康康,你的作文是我们全班师生最好的精神食粮,你的课堂发言给伙伴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你关心集体和礼貌待人的言行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如果在做作业时,你能特别注意汉字书写是不是整齐就更好了!你是个聪明求上进的孩子,相信你会明白老师这番话的含义。注意:寒冬将至,不要随意脱掉外衣,本学期,你吃药难受的苦相,叫老师想起来都心疼!衷心地希望你学习、身体像你的名字一样健康向上!”康康的爸爸看了这样一份鉴定,激动地说:“桂老师,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真诚、最暖人的学生鉴定,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康康的鼓励、提醒和关怀。我对儿子说:你有一个这么好的老师,可不要辜负了她呀!”
对于病残学生,桂贤娣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心理感受。她曾带过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叫吕晶,被诊断得了癌症。这个不幸的女孩,不怕打针吃药,不惧化疗反应,唯一担心的是头发掉光了,不戴帽子不好见同学,戴上帽子又怕被同学笑话。得知吕晶的小心思后,桂贤娣专门到武汉的汉正街买了64顶小红帽,家访时悄悄地给了吕晶的家长一顶,让孩子上学时戴上。上学那天,吕晶在父母的陪同下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她偷偷地扫了一眼教室:一片红色跳进她的视线。她赶忙抬起头来,原来其他63名同学都戴着小红帽,而且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吕晶一看,高兴地回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去吧!”从那以后,班上每天都有五六个同学戴着小红帽,一直到吕晶长出头发。
如今,在钟家村小学“桂贤娣名师工作室”的共同努力下,“因生给爱十法”已经丰富为十五法,并更名为“因生给爱教育法”。
情感教学
“用独具感染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和教材中的内容产生共鸣。”
钟家村小学教师刘颖,是桂贤娣的徒弟。她说,在教学上,桂老师一直在探索:如何以丰富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刘颖至今还记得桂贤娣第9次执教《小英雄雨来》时,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要与前8次的教学不一样。在反复揣摩之后,桂贤娣发现课文中拟声词用得很精彩,于是便萌发了让学生用拟声词说话和写作的想法。
“当桂老师读到‘夜晚母亲起来添桑叶喂蚕’时,声音颤抖起来,渐渐地,她的声音哽咽了,双颊滑落下激动的泪水,她哭了。通过桂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满头银丝的母亲,那张布满皱纹苍老的脸……”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如此回忆桂贤娣执教的《春蚕》一课。
“我上讲台5秒钟后就不是我了,而是文中的人物了。”讲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桂贤娣满眼都是真情和喜悦。
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或激昂,或凄凉,或高亢,或低沉。这是听过桂贤娣课的老师和学生的感受。
其实,桂贤娣的“声情并茂、感染力强”不是天生的。恰恰相反,出生在农村的桂贤娣,普通话起初并不标准。为了上好课,她虚心拜普通话很棒的女儿为师。“老师,请听一下我哪些字的发音错了。”桂贤娣在家朗读课文时,一直都喊女儿“老师”。
桂贤娣认为,有了对教学的真情,很多繁杂的事情都可以做得有声有色。在她所带的“桂贤娣名师工作室”团队中,有人反映,拼音复习让低年级语文教师头疼,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窠臼,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知晓了青年教师的困惑,桂贤娣主动邀请大家来看她是如何将拼音学习变成“玩”的。
每个孩子发10根铜丝和5粒大米,当老师说出一个拼音时,学生就用铜丝和大米摆出这个拼音。铜丝很容易成形,学生可自由弯出拼音字母,而大米,就是诸如“i”这样的字母上的那一点。看似简单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兴趣盎然,有的孩子甚至回家了还缠着家长一起玩这个游戏。年级拼音检测,桂贤娣所带班是成绩最好的,这让青年教师大为折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桂贤娣的情感教学之路迈出第二个10年的时候,她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风格。“她用独具感染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和教材中的内容产生共鸣,这就是‘教育心理场’,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魅力!更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如此评价道。
桂式家访
“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激励性家访是一种鞭策,能鼓励学生不断上进。”
桂贤娣说:“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借助家长的力量,家校合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有一件事令桂贤娣记忆犹新。那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班上有个小男生屡次违反学校纪律,她决定家访。谁知当她拿着小男生亲手写的家庭住址去家访时却吃了闭门羹,因为孩子故意把门牌号码写错了。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桂贤娣,她决定改变家访策略,变报忧为报喜。
熟悉桂贤娣的人都知道,她家访的原则是“生进师访”,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她认为,激励性家访是一种鞭策,能鼓励学生不断上进。
黄娅,一个胖胖黑黑的六年级女生,学习老跟不上。一次数学小测验,黄娅居然及格了,桂贤娣高兴地登门家访。第一次家访后,黄娅渐渐不躲着老师了,学习也自觉了,于是桂贤娣再次家访,并欣喜地告诉家长黄娅各方面的进步。
桂贤娣身体不好,黄娅担心老师家访不便,特意送给她一个手电筒照明,这个手电筒能装6节电池,光亮能照很远很远。黄娅说:“我要让桂老师多到我家来。”黄娅的母亲在电话中感激地说:“桂老师,是您与众不同的家访使我的孩子抬起了头!”
“家访能拉近老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只有上门家访,学生和家长才会把老师当作朋友,才会说真话。”尝到家访甜头的桂贤娣乐此不疲,从教30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桂贤娣说,家访交谈的地点,最好选在学生的房间,既可照顾一些家长的感受,也便于观察学生生活的细节,可以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家访时的语气、态度一定要平和友善,切忌高高在上。像朋友一样和家长聊天,家长才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班上有四五十名学生,怎样才能做到个个了如指掌?桂贤娣说,她会提前家访。“每年7月中旬,和上任班主任交接班时,我会查看班主任手册,找到学生的家庭住址,然后利用暑假提前家访。”虽然顶着酷暑,还牺牲了休息时间,但桂贤娣说,“通过家访架起家校‘连心桥’很值得也很有意义,而且对教学也很有帮助。”于是还没开学,她就与学生、家长相当熟悉了。
从教30年来,桂贤娣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女儿,“作为母亲,我真的是愧疚。”
一个严冬的下午,桂贤娣与同事一起去家访,回来时天已经很晚了,她这才想起自己的女儿还在幼儿园。当她急忙赶往幼儿园时,看到孩子在马路边痴痴地等着她。桂贤娣上前一把搂住女儿,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在桂贤娣的怀里号啕大哭:“妈妈,我数了17辆70路车,你还没有来,我就来车站等你了。”桂贤娣抱着浑身冰冷的女儿,愧疚万分:“妈妈对不起你。”
今年,已51岁的桂贤娣仍一边忙着教学、一边奔走在家访路上。有人劝她,现在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方式太多了,打电话就可以,没有必要劳心费神去上门家访。但桂贤娣总是微笑着回答:“大灵通,小灵通,永远也代替不了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播撒阳光
“课堂以外,我要享受生活,要锻炼,要逛商城,要看医生,要孝敬长辈,要相夫教子,要享受天伦之乐,要为学生做快乐的榜样。”
“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这是桂贤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她心中,爱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学生。
教学一线工作30年、期间乡村教书12年;共带过18个毕业班、当过1000多名孩子的班主任;近10年来,桂贤娣更是充分发挥其湖北名师、特级教师的作用,参加各种课堂节目和讲座,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成长历程和盘托出,为家长和年轻教师们排忧解难,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培训和教育发展尽心尽力。据不完全统计,她所培训过的教师已超过5万名。
“我本是一名乡村女教师,我也是在乡村教师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桂贤娣说,尤其是她的小学老师姚青枝,在她偷吃邻居家豌豆被父亲责罚不让吃饭时,深一脚浅一脚摸黑到她家家访,告诉她父亲她的学习有多棒,让她既吃上了饭,又改正了错误。儿时沐浴着老师的爱,使她有着幸福的童年,所以她也要给孩子们的童年以幸福。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教出幸福的学生。跟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桂贤娣一直这样认为。
不仅爱学生,桂贤娣也爱自己的家庭。曾有人问她: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你还经常家访、支教,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你的家人没意见吗?桂贤娣表示,当工作与家庭同时需要她的时候,她会掂量一番,哪个急、哪个重要就放在前面。“尤其是女性,工作家庭两者兼得尤为重要,这样才会带着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承担起为人师、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子女的责任。”
“教师桃李满天下,也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在桂贤娣看来,老师的子女和自己的学生应该同步成长,因为老师的子女也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2004年,桂贤娣的女儿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如今,已大学毕业的女儿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桂贤娣说:“尽管我不漂亮,但是我很可爱。每天早上,我都会对家人说一声‘早上好’,每次下班一进门,我就大声说‘我回来啦’。课堂以外,我要享受生活,要锻炼,要逛商城,要看医生,要孝敬长辈,要相夫教子,要享受天伦之乐,要为学生做快乐的榜样。”
“每天有一些小成绩、小进步、小满足,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有了阳光的心态,你才会把阳光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桂贤娣这样阐释自己的幸福观。
对话桂贤娣
品味教育的甜美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记者:您认为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桂贤娣:教师是一个辛苦又让人快乐的职业,用现在时兴的话来讲,就是“痛并快乐着”。教师特殊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其他职业那样,将8小时的工作做完,就可以安心享受个人生活。我们在上下班路上,在吃饭、做家务时,哪怕是休息娱乐的时候,心里还是在牵挂着自己的学生,脑袋还是在思考着自己的教学。
记者:您自己最大的职业成就感是什么?
桂贤娣:我有很多儿女,我的儿女遍天下!我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可以算是全国最大的“超生游击队”。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外市也好,外省也好,甚至去国外,我都能碰到以前的学生,而且大部分都不是偶然碰到的,而是他们很关注我的动向,特地去找我。看到学生们都长大了,有的建立了美满的家庭,有的事业有成,过得都很好,我就很高兴,很感动,也很骄傲,因为我觉得,一个老师如果能让学生们不管时隔多少年,或是距离有多远,都依然惦记你,关心你,这是非常难得的,这说明我的教育是成功的,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记者:支撑您坚持不懈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念是什么?
桂贤娣:“支撑”有勉强维持的意味,“坚持不懈”听起来也很压抑,我做教育工作并没有这种感觉。我爱我的工作,如果可以,我愿意再干十年、二十年,不想退休!我巴不得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交朋友,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给他们,因为我心甘情愿。我不觉得我在“支撑”什么,也没有想过要“坚持不懈”地达到什么目标,我只是在享受我的工作,在品味教育的甜美。
记者:您认为做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桂贤娣:将心比心。作为一个教师,要把自己当学生,把自己当家长,真正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们着想,这就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当然,我也常对家长说,老师也是平常人,也难免有压不住脾气,或是考虑不周的时候,大家要互相体谅。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和家长应该多换位思考,这样沟通起来才会更有效,教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记者:您认为您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桂贤娣:真挚的情感和阳光的心态。其实这两样东西算是我和学生互相影响的结果。我的学生,哪怕现在已经几十岁了,和我之间也没有一句客套话,有机会一起吃饭,也都是拉拉家常,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气氛很融洽。我想,这种不夹杂任何私心的真挚的情感,是千金不换的。另外,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和社会过于疏远,也没有一个犯法坐牢,这说明我的孩子们都拥有健康的身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