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耐心向村民讲解服药注意事项。(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药材种植知识。(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实践团带来的防火知识科普宣传挂图吸引了村娃们。(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温进坤(左)代表学校向马固村捐赠10万元帮扶资金。(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大学生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两人三足”游戏。(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零距离检查暖人心。(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当地贫困学生得到实践团赠送的新书包和文具。(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向老乡宣传日常卫生常识。(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骨科专家在为村民细心诊治。(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大学生艺术团的师生冒雨为村民和孩子们表演节目。(中国教育报记者 樊世刚摄)
7月中旬的河北省安国市持续高温,长年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北堡村80多岁的邵国永老人,平日很少出门,特别是在这闷热的天气里,邵老汉只想在树阴下喝口凉茶。当听到女儿说,邻村来了省城医生给村民义诊时,老人家的心动了,也想去查查身体。在河北医科大学师生设在马固村的医疗点上,邵国永平生做了第一次心电图检查。他的女儿说:“我爸身体虚弱,出不了远门,一辈子也没去过大医院看病,近来常感到胸闷,医生刚给检查了身体,又开了免费药,我们就放心啦。”
暑假伊始,由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温进坤,党委副书记倪铁军带队,140余名来自该校及校各附属医院的专家、博士团成员、大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奔赴河北省安国市马固村、北娄底村,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三下乡活动。
几天来,实践团开展义诊、乡医培训、捐赠、支教、文艺演出以及入户走访慰问等活动,受到村民的热情欢迎。
同时,实践团在安国市马固村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和捐赠仪式,并向马固村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价值5000余元的文体用品和10万元帮扶资金。“作为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农村地区努力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全面构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应有的贡献。”温进坤说。
实践服务团在乡村小学、村委会等场所设立了临时“门诊部”,心内科、消化内科、骨科、妇科、儿科、中医各科等16个专业的专家为当地群众进行义诊。往往是师生们刚就位,就被早早等候的村民们包围了。用帆布搭起的简易诊所里温度已超过了40摄氏度,加之雨水过后的潮湿,不一会儿,服务团专家们额头上的汗水就流下来。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边问诊,一边给专家们扇扇子,不停地说:“为我们看病可把你们热坏了,真是太感谢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马金城教授已经70岁了,考虑到他年龄偏大,并且曾做过心脏、脑部等手术,医院没有将他列入专家团名单中,但当他得知这次下乡任务后,强烈要求加入义诊团队到一线帮扶。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义诊,服务团携带医疗仪器,免费为当地百姓进行疾病诊治、彩超、心电图、血糖检测、眼底检查等超过2000人次,提供用药咨询700余人次,发放30余种、10000余份健康手册、宣传单,同时免费发放价值近2万余元的药品。
此外,该校实践服务团还在当地开展帮扶活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农村减灾防灾知识,医疗卫生常识。服务团师生还走访慰问了60余户村民老党员、贫困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并在当地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在贫困学生刘月龙家里,服务团给他送去了500元助学金、生活用品和书包、羽毛球拍等文体用品。
据悉,今年暑期,河北医科大学精心组织了1支“科技支农”全国重点社会实践团队、19支省级社会实践小分队及50余支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省内外80余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记者 周红松/文 樊世刚/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