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云慧 通讯员 陈云会 李俊)今秋开学不久的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一中校园绿化带,覆盖土地的不是常见的红花绿草,而是绿油油的菜苗。校长陈云柱说:“基地大棚里的蔬菜长势还要更好。”农村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不断增加,营养早餐计划的实施,并没有使沾益县的勤工俭学活动有所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发展。
沾益县始终坚持把勤工俭学工作纳入教育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勤工俭学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具体指导。目前,全县共创建中小学勤工俭学基地80个,开展勤工俭学学校达100所,年勤工俭学纯收入在200万元左右,大多数开展勤工俭学的农村学校,蔬菜、肉蛋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勤工俭学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办学条件,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每周有一节劳动课,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劳动。”所到学校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是沾益农村学校的特色和亮点。菱角三中争取当地村委会支持,无偿获得4000亩山地、次林地的使用权,又租用200余亩农户土地,创建了高标准、规范化勤工俭学示范基地。学校还聘请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帮助规划,建了生猪养殖场、蔬菜基地、饲料种植基地、养鱼基地和酿酒基地。基地饲养的猪、种植的蔬菜除满足学校食堂需求外,还向周边学校、集市和居民出售。2010年,该校勤工俭学基地收入20余万元,全校1000多名学生在国家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完全实现了在校三餐免费。学生食堂每天杀一头猪,每餐三菜一汤,学生吃上了放心肉、放心菜。
农业科技也进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中。赤章小学是一所仅有400多名学生的村完小,在农科站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学校建起了苹果园、桃园、梨园、李子园,果树下栽种了蔬菜和金银花、当归、板蓝根等中药材,每年有不少的收入。
实施营养早餐计划后,沾益县许多学校开始进行食品加工,生产米线、豆芽、豆腐、酸菜等食品,降低食品采购成本,保证学生吃到安全且有营养的早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