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迎接党的十八大 特刊·回声

特岗三年 情系大山

2012-10-18 来源:《人民日报》收藏

  韩东

  “不要害了学生娃娃一辈子前途!”母亲对我的嘱托,发生在一个燥热、令人晕眩的下午。那年,我作为特岗教师分配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初级中学——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曲子镇许家河初级中学。

  报到那天,阳光热辣辣地直射到大地上。一路颠簸,终于下了车,学校位于一个沟底,似乎要被周围的群山吞噬。这里不到30米的半条街道,就是当地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由于刚开学,学生还没有来,杂草野花已经疯狂侵占了每个角落,年久失修的几排平房呆呆占据着有利地形。

  我掀开校长室的门帘,一位和蔼、头发花白的老人真诚地看着我,问,你就是刚分配来的老师吧。他介绍了一些情况,还给我开了瓶啤酒,啤酒溅出的泡沫伴随着我的失望一起爆裂出来。我被分配了班主任的工作,明天就是教师生活的真正开始,我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开学不到一周,班上的学生开始辍学。星期四那天,早晨最后一节课刚下,一名学生就站到了办公室门前。“韩老师,我不想念了,我学不懂。”他说的时候也低下了头。诧异的我说:“开学一周都不到,你就知道学不懂了?”委屈的他哽咽道:“老师,我真的不想念书了,念完书还是要当农民。”15岁的他,第二周也没来,他的父亲却来了。干了几十年农活的父亲说:“本来想让娃娃在学校混腾几年,等年龄稍大就出去打工,小学学习就差得很,根本念不下。”我反驳道:“你怎么知道念不下呢?”“韩老师别再费心了,我们都尽力了。”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我们再没见过。

  辍学的事接连发生,这对我打击很大,我时常问自己,能坚持下去吗?我给学生放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想找个好办法,终究没能想出来。

  学生第一次的突出表现让我重燃信心。那是第二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我指导的七年级学生全部获奖。慢慢地,我对当地生活习惯起来,辍学的事也没再发生,我带着学生们一起踢足球、放风筝、参加学校活动……

  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带学生登山,谈起家在什么地方。大家随着一个男生的手指,视线落到山对面的信号塔上,那隐约可见的信号塔才是一半路程,他每次往返学校需要步行将近5个小时。在这里念书的学生,即使家最近的也要步行两个多小时……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读懂了一种东西,它一直撞击着我的心灵,也使我一直不得安宁。后来我忽然明白了,这种东西就是希望。

  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到了一些外国名著,如《巴黎圣母院》、《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有时学生也会发愣,听不懂,我就尽力深入浅出地讲。一次考试后,有位学生感激地说:“韩老师,没想到我语文竟然能及格!我从小学到现在没及格过一次。”

  中国的教育就在农村,需要从农村抓起,但还相当薄弱。能得到政策倾斜,让农村教育逐步与城镇教育相接轨,加大农村教师的学习机会,是给农村教育注入活力的最佳途径。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实事求是,需要创新。可喜的是,去年,教育部施行了对国家特岗教师的优惠政策。

  自从我被称为象征着光荣和责任的老师时,就觉得已经离理想越来越近。因为他们与我同在,我的3年特岗生活五彩缤纷。但愿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踏进大学校园,去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文明的教化。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