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广东茂名建成122所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关爱50万留守儿童

他们,留守不孤守

2012-12-24 来源:《人民日报》收藏

  记者走进粤西茂名电白县杨梅小学时,已是晚上6点半。校园内灯火通明,热闹无比,与周边乡村的夜幕清冷形成鲜明对照。

  这么晚了,为什么小学生不回家?校长冯汉娟笑着说:“我们全校2918人,有1444名是留守儿童。他们平时就住在学校,由老师照顾。”

  像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茂名从去年9月至今共建成122所,实现了每镇有一校,让全市50多万留守儿童感觉“爹娘虽远在他乡,亲情却在身边”,也解决了上百万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教室:既是学校又是家

  番茄炒蛋、回锅肉、青菜、例汤,这是杨梅小学三年级同学杨诗怡当天的午餐。记者在这个刚落成几个月的新食堂看到,上千名学生正有序地排队打饭。

  “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设”政策提出后,杨梅小学用一年时间改建完毕,新建一栋三层楼的大食堂,还有两栋崭新的学生宿舍,每间宿舍装有空调和风扇,还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学生每学期只需交几百元的伙食费和住宿费。”

  茂名市教育局局长罗欣荣说,去年市委、市政府在一些学校调研,发现许多孩子放学后还滞留在学校。老师说,这些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他们有的不愿回去,有的回家吃完饭就坐在村头张望,思念远方的爹妈。

  “没有180多万外出打工人员家庭的幸福,就没有‘幸福茂名’;没有51.36万留守儿童的未来,就没有茂名科学发展的未来。”为了“不让留守孩子回到冷冰冰的家”,茂名市决定:投入2.8亿元在全市110个村镇建立122所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

  老师:像父母又像保姆

  “我们现在既是老师,又是父母,还是保姆。”这是记者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随着住校人数急剧增多,各学校不仅要对硬件进行改建增建,还要给每个班配两个生活老师。对于缺乏亲情的学生,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甚至要付出更多的关爱。

  “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冯汉娟指着宿舍楼的安全栏,讲述着它的来由:一天夜里,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趁宿管不注意顺着阳台翻了出去,所幸掉在雨棚上没有受伤。全校老师都惊出一身冷汗,随即决定宿舍全部装上安全栏。

  在茂港区羊角实验小学,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占到一半,他们身上易发多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让老师们寝食难安。在学校学生宿舍的每一层,都配有两名老师与学生同住,全校老师轮流值勤。一天晚上,一名二年级女生梦见父母,叫声把室友惊醒,结果同宿舍的20多个小女孩一个接一个哭起来。生活老师赶紧爬起来安抚孩子,直到把她们一个个哄睡着。

  亲情电话:爹娘近在咫尺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杨梅小学热闹非凡,因为这天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节日,还是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相聚见面”的日子。在图书阅览室里,学校联手电信部门为孩子们特别搭建的“亲情连线”视频通话平台开通,8岁的童童与在外打工的妈妈进行视频通话,屏幕上闪现出那个熟悉面庞的一刻,童童和两年多没见面的妈妈同时流下了眼泪。

  据校方的资料,杨梅小学的留守儿童一年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平均不超过5次,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几年没见过父母了。现在,每次“亲情连线”,都让这些孩子感到爸爸妈妈仿佛来到了自己身边。(本报记者 王 楚 贺林平)

(责任编辑:于晓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