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春走基层 身边改革事

2014-02-1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大学生教小学生管好“压岁钱” 2月6日,大学生志愿者在教小学生记账。当日,山东聊城大学“三下乡”服务队来到东阿县大桥镇小太平村,为孩子们讲解识别假钞的常识,合理使用“压岁钱”。(徐国旺 马召彬摄)

  青岛66中434名新疆班学生开心过春节——“就跟在家里过年一样”

  (本报记者 孙军)1月30日中午,青岛66中清真学生餐厅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与机关部分处室负责人,专程赶来与434名在此就读的新疆班学生欢聚一堂,一起包饺子、烧烤羊肉串,共度除夕。  

  为了让新疆班学生开心过年,青岛66中上至校长,下至食堂师傅,数十名教职工牺牲了在节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陪着这些身在异乡的孩子过春节。为了434名新疆学生的这顿饺子,6位食堂师傅忙活了近两个小时。新疆学生来到青岛66中后虽然经常吃饺子,但亲自动手包饺子,对很多学生来讲还是第一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说笑着。

  2013年9月入学的哈萨克族学生茹扎告诉记者:“我已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在生活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了。这两天很热闹,就跟在家里过年一样,我很快乐!”

  据校长薛凤楼介绍,学校自2005年开办新疆班至今,已有352名毕业生,毕业生本科录取率100%,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录取率85%以上。学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与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学子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亲情。

  中午12时,厨师在餐厅外的空地上为学生摆放了6个烧烤炉,开始烤羊肉串了,局长、校长、教师和学生们纷纷上阵,大显身手,年味儿伴着大家的嬉戏更深更浓了。

  甘肃省临洮县明天小学教学点教师马元辉——“数字资源真是好东西”

  (本报记者 冲碑忠 通讯员 孟超)马元辉是甘肃省临洮县中铺镇明天小学教学点的校长,也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教师。在学校唯一的教室,只有一名二年级学生张海诚。记者日前来到教学点时,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张海诚的数学考了99分,这让马元辉很欣慰。

  自从教育部“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在学校实施后,不仅给马元辉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希望。“这数字资源真是好东西。”马元辉由衷地对记者说。

  明天小学是中铺镇大石头村唯一的教学点,村里孩子从学前班到二年级都要在这里读书。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孩子们上课只能依靠课本,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马元辉盼望着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3年秋季开学后的一天,临洮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家伙”走进教学点。“我定睛一看,这大家伙竟然是一台42英寸的多媒体平板电视!”马元辉说。自从多媒体教学开始后,马元辉明显感觉到张海诚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兴趣也更浓了,再也没有出现上课打盹的情况。

  为了及时更新内容,学区的电教专干把课件资源用移动硬盘拷贝好后送到教学点。现在,临洮县99个教学点都配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无论走到全县哪个村的教学点,教师和学生们都享受着教育部“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带来的好处。

  湖北省广水市建长效扶贫助学机制——为贫困学生编织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汪亮亮 杨保华)“这里,有老师的关爱,有众多和我一样的小伙伴陪伴,一切伤感的事都过去了。”干净宽敞的宿舍里,洁白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纸片。歪歪扭扭的汉字,记录着孩子们的拳拳之心。这是春节前夕,记者在湖北省广水市思创厚德希望小学的孤儿宿舍里看到的场景。

  思创厚德希望小学校长余雅泽告诉记者,学校2006年在政府倡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正式成立。5年来,学校先后接纳了150多名孤儿,目前有50人在读。“很多孩子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余雅泽说。

  该校六年级学生小琪是一个孤儿,2013年从周边一所村小转到这里。以前生活费都依赖爷爷奶奶在家种棉花、给人打零工,现在不仅不用交钱,学校还会定期发放学习用品和生活补助。“爷爷奶奶终于不用再那么辛苦了。”小琪对记者说。

  “这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力度,建立了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广水市教育局局长吴本华告诉记者。广水市地处鄂北边陲,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在该市10多万名中小学生中,有贫困生2.1万名,其中特困生4200多人、孤儿344人。为了保证每名山区贫困学生都有学上、上好学,广水市把扶贫助学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初步建立起经常性扶贫助学的工作机制。

  通过爱心人士捐资、本地商会赞助、政企领导与贫困学生“结对子”、“圆梦行动”等多种扶贫助学筹资渠道,广水市初步完善了覆盖从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各阶段的助学政策。目前,全市累计向社会筹措扶贫助学资金20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近10万人次,为贫困学生编织了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