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天津:切实划出师德红线 坚决纠正“四风”问题

2014-07-15 来源:教育部收藏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提出“六个严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教育,确保教师牢固树立廉洁从教意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我市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将强化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依法依规查处违反规定的教师。

  一、统一思想认识,将贯彻落实《规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教师职业使命光荣,职责神圣。目前,天津市各级各类学校共6004所,在校学生共311.5万余人,在职教师19.4万余人。全市教师队伍庞大,肩负着全市教书育人的职能。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教师不仅是先进知识的代表,更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是社会的典范。社会普遍认为,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影响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一些负面价值观直接冲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个别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歪风邪气,被尊师重教的感恩之情所美化和掩盖,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教师和学校的形象,严重误导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坚决予以遏制和纠正。

  天津教育系统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坚决贯彻执行《规定》的各项要求,以狠刹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现象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育领域涉及群众利益、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天津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采取有力措施,大力营造落实《规定》的良好舆论氛围

  开展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为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狠刹教师收受礼品礼金的不正之风,天津教育两委开展了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专项检查工作,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天津教育系统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坚决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各项要求。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通过逐级签订承诺书、层层落实责任制等方式,切实落实各自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奠定组织基础。

  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勒紧师德师风红线。天津教育两委和各区县教育局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规定》及时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名家长,确保达到“学校百分之百传达、教师百分之百承诺、家长百分之百知晓”的目标。同时,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纪律教育和约束,自觉抵制收受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天津教育系统将以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培训、考核和奖惩等制度,抓好教师行为规范、遵纪守规制度、重点节庆节点专项治理制度等工作机制建设,形成奖励与惩戒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达到“用制度管住教师的行为、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用制度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目标,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四是强化制约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通过校园宣传栏、家长信、家长会、校讯通、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方式,全力营造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强大舆论氛围,不断传递廉洁从教正能量,突出家庭和社会的约束力,力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舆论等多管齐下的立体监督网络,形成“教师拒收礼是本份,家长不送礼是常态”的良好师生关系和社会风尚。

  三、加强监督执纪,确保《规定》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实际工作中,要确保贯彻落实《规定》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必须推动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落实好监督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公开监督举报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围绕教师节、入学、毕业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师德师风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收受礼品礼金、谢师宴、升学宴等问题。对于发现违规违纪的教师和学校,一经查实,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同时,对典型案件及时点名道姓地通报曝光。

  总之,只有将《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师尽快回归立德树人的光辉形象,才能不断营造廉洁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