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彭水:让村校孩子拥有足球梦

2015-06-11 来源:《中国青年报》收藏

  你见过用楠竹、葛藤、质地坚硬的木材等制成的简易球门吗?你见过用水泥砖自制的坚硬足球墙吗?在校园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不要以为校园足球只是大城市、发达城镇学校的专利,在师资缺乏,资金紧张,场地设施简陋的村校,要不要开展校园足球?怎么开展?重庆彭水县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实践“末端校园足球”,让村校孩子拥有足球梦的。

  “末端校园足球”啥意思?

  “末端校园足球”,看似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在解释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村校”这个概念。所谓村校,即隶属于村镇中心学校或完小(一至六年级齐备的完全小学)管辖下的教学点。从学校层级和办学体制上讲,地处山区的村校无疑是全国教育网络、教学水平的末端,因此喻其为“末端校园”并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广大贫困地区、大山深处目前还有十余万所村校,就读学生数百万人。在这些“末端校园”,即使开展正常的教学也不容易,要在其中开展校园足球,也就是“末端校园足球”,更是难上加难

  “村校学生不应该被教育遗忘,他们也应该从足球推广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享受足球文化的育人魅力。”基于此,彭水县把开展村校足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了对村校的关心、关注力度,县教委主任蒋勇表示:“我们要让村校孩子享受和城镇孩子一样的关注。”

  因地制宜,开展“末端校园足球”

  地处重庆市东南部的彭水县,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学校220余所,学生11万余人。其中有村校(教学点)74所,学生5000余人。按照“末端校园足球”推进思路,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彭水县教委严格落实政府和学校的主体责任。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足球工作,全面细化发改委、财政局、建委、国土局等部门的工作责任;另一方面强化学校工作职责,形成责任明确,条理清晰的工作架构。

  坚持分类普及,因材推广。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彭水县采取不同的推广措施。针对只有1-3年级的学校,着重开设室内理论课,在学生中普及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或者进行简单的基本功推广;针对4年级以上的学生,除了理论推广外,也开始尝试简单的技能普及。

  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完善足球设施。在村校足球推广中,他们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有的学校利用当地盛产的楠竹、葛藤、质地坚硬的木材等,制成简易球门;有的学校场地狭窄,他们就用水泥砖自制了简易的足球墙,用于学生练习脚法,既节约资金,又安全实用。

  多渠道提升村校教师的足球教学水平。全县只有九个足球专项教师,给每个学校配备专项教师是不现实的,为此,县教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第一批给每个中心校、完小培训了一名体育教师,然后这些教师回校开展二级培训,培训村校教师,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教学方法、训练技能。同时,县教委还启动了足球送教下乡活动。组织6名足球专项教师,对全县31所村完小进行了足球基础知识、技法训练。

  开发校本教材,推进足球进课堂。县教委根据村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等实际,专门开发了通俗易懂的“末端校园足球”校本教材,要求每周用一课时体育课用于普及足球知识。

  加强安全教育,排查安全隐患。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县教委要求各学校提前充分评估、认真梳理,制定好安全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意外伤害风险。为了减少运动伤害,县教委逐步完善了村校的草坪建设,目前已经铺设了16所村校。

  “我们发展‘末端校园足球’,不贪大求洋,不论是设施还是师资,能够因地制宜的就自己动手,能够一人多能的就不增加新的浪费。”县人民政府教育专职督学周勇如是说。

  为留守儿童打开一片快乐天地

  在学校经常性举行小型五人制比赛的基础上,今年5月,彭水县举行了第一届“健康校园杯”村校学生男子足球比赛,先锋村校、郁山大坝村校、走马李家村校等17所村校共2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在县城参加一次比赛,对城里孩子是一件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很多从没有走出大山,从未到过县城的留守儿童而言,无疑是终生难忘的大事。”彭水县教委体艺科谢江陵说,村校孩子因足球而自信,因足球而阳光,因足球而感恩,因足球而成长。

  廖建红是楼房村校四年级学生,也是校足球队队长。这个皮肤黝黑、从小热爱运动的男孩子从加入球队的第一天起,就喜欢上了足球。“踢球带给我很多快乐,每当我在场上攻入1球,要高兴好几天!”在彭水这个偏远少数民族贫困县,和廖建红一样热爱足球运动,却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

  “村校的孩子90%都是留守儿童,性格大都很孤僻。”联合石柱村校的体育老师陈俊讲道,自从足球在村校推广后,这些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性格开朗很多,团结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从县城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了平安镇楼房村校,楼房村小学的足球场,其实是篮球场。在篮球架的前面,摆放着两个简易球门,都是木制的。“这是用杉木做的,学校的老师借来工具自己做的。”平安镇楼房村校的廖老师说,“杉木不易腐蚀,同时便于搬运。因为学校场地有限,所以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共用的,上足球课的时候我们就把球门搬过来,上篮球课的时候就把球门搬开。”

  濛濛细雨中,只见7、8个孩子还在奔跑踢球。保安阿姨怎么都叫不听,还是在老师一再招呼下,同学们才恋恋不舍的回到了教室。问他们为什么不去避雨?感冒了怎么办?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电视上的足球比赛,下雨天不照样继续嘛?

  虽然衣裤已经湿漉漉地,脸上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但球场上孩子们叫喊声依然那么清脆,孩子们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

  以校园足球为抓手,促教育均衡发展

  彭水县充分挖掘“小足球,大文化”深刻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足球的育人功能,把孩子们在足球场上积极向上、机智勇敢、团结合作、密切配合、互帮友爱的精神渗透到学校每一个学科教学中去,使足球文化与校园环境、行为习惯、学生品质充分融合,使山区的孩子更阳光、更自信,学会感恩,带给学生人格、思想、精神上一生用之不竭的能量,进而促进各校别具特色的发展。

  在校园足球的有力推动下,彭水在全县学校掀起了重视体育、积极锻炼的热潮。学校体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提振了师生信心,促进了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飞速推进,从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了颇有影响的彭水县民族中学管乐队、彭水一小葫芦丝队、彭水三小苗鼓队、彭水二小啦啦操队、大地完小口风琴队、平安中心校扇子舞等一大批特色项目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开花。

  梳理“末端校园足球”工作思路,蒋勇主任很有感慨地说,生源参差不齐、资金紧张、设施简陋、师资不足、教材匮乏等困难和问题,不仅仅是足球推广中的问题,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甚至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缩小贫困地区教育的差距,教育均衡的目标才能实现。“总结‘末端校园足球’经验,破解影响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谢沂楠(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