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省:积极开展大排查 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2015-06-2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近年来,吉林省教育厅每年都联合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春秋两季的督导检查。通过不断的督导检查使全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管理规范、督导经常、整顿到位、典型引路、成效显著的特点。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率明显下降,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学校卫生零事故。

  制定科学达标细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该省教育厅联合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吉林省学校食品安全达标细则》及《吉林省学校饮用水安全达标细则》。依据《细则》,该省分别于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在全省联合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排查工作,并对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安全进行达标评比。

  此次达标评比,共检查学校131所。针对达标评估和排查情况,该省召开了“全省高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排查及达标评估情况。

  2015年,该省教育厅组织几十位专业和专家人员依据学校传染病和校医室建设方面制定了《吉林省学校传染病控制工作达标细则》(试行)和《吉林省中小学学校卫生室达标细则》(试行)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和校卫生室建设进行达标评估。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细则实施收效显著

  通过不断的联合督导检查,按照《细则》和相关文件要求,各学校领导都能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把学校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特别是按照《细则》的要求,定期召开食品及饮用水安全校长办公会,进一步明确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原则。各校领导对学校食品及饮水相关负责部门提出较高要求,明确分工和责任,重视员工培训,对后勤管理工作加大了支持、指导和监督力度。检查发现,学校各类制度、记录、档案、文件、预案等与以往检查相比明显加强和完善;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及卫生状况较好;食品加工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及布局有了新的改善,部分学校硬件条件改善明显;食品采购、储存、经营和使用管理更规范,标识明显、记录全面、管理微机化;食品加工和操作管理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更全面;有凉菜专间的学校专间管理更严格,操作符合要求;食堂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有了改善,绝大部分学校食堂用物理消毒法,操作技能更熟练;食品留样工作基本普及,留样基本规范。

  强化意识保安全

  为使全省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得到保障,让家长更放心、让社会更稳定,该省还强化两个意识: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教育部联合紧急部署“迅速开展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大检查”之后,吉林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认清形势,高度重视,不断强化饮食安全意识。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意识。以“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对乡(镇)、村级学校食堂及私办小型托幼机构的监管力度,科学管理不断创新模式,构建了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吉宣)

(责任编辑:谢沂楠(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