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这是我游得最拼命的一次”

——记勇救落水女生的天津大学博士生王耕籍

2015-07-1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7月3日下午5点,刚刚从实验室出来的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2014级博士生王耕籍,习惯性地来到学校游泳馆。

  王耕籍出生于1989年。这个曾担任过游泳队队长的大男孩,因在学校敬业湖中救起一位落水女生,被冠以“救人哥”的称号。“这可不是英雄壮举。”王耕籍笑着说。

  仅用一分钟就救起了落水女生

  2014年6月14日凌晨,一位外校女生娜娜(化名)在经过天津大学敬业湖南岸时不慎跌入湖中,不通水性的她拼命挣扎,情况十分危急。该校建筑学院2010级学生邓鹤最先发现了落水的娜娜,因不会游泳就赶紧到路边呼救。

  熬夜做完实验开车回家的王耕籍刚好路过附近。“在哪?快带我去!”王耕籍立刻下车,看到娜娜在水中离岸边已经有四五米远,脑袋在水面上下起伏,不停呛水,他把手机往地上一扔就跳下了水。

  王耕籍游到娜娜身后,搂住她拼命往岸边回游,在邓鹤和另外2位同学的帮助下合力将她救上了岸。从下水救人到上岸,王耕籍仅用了一分钟左右时间。娜娜被救上岸时,已经陷入昏迷状态,身体抽搐,王耕籍配合随后赶来的学校保安及120急救人员,将她送到医院进一步抢救。

  王耕籍在游泳队时曾获得过天津市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男子200米仰泳冠军。他回忆救人过程时说:“我只想着拼命争分夺秒,这样才能为娜娜争取最大的生还希望。这可能是我从小到大游得最拼命的一次了,比参加比赛更拼命。”也正因为王耕籍与在场几位同学的努力,娜娜的生命最终被成功挽救。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对于救人,王耕籍始终觉得“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我从小练游泳,脑海里多次浮现过自己下水救人的场景,但从来没有遇上过。”王耕籍笑着说,“真正遇到了,自己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赶紧去救人。我想这就是人的本能吧。”王耕籍说自己救人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上的满足,而自己恰好有能力去帮助了别人,“这种满足是无法言表的”。

  虽然见义勇为救了人,王耕籍却一直很低调。直到很多媒体报道了王耕籍见义勇为救起落水女生的事迹,实验室同学们才知道了他惊心动魄的救人过程。

  娜娜获救后的第三天,刚刚出院的她就和父母一起来到天津大学,通过学校保卫处找到王耕籍和其他几位救她的同学,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娜娜的妈妈拿出了准备好的现金要送给王耕籍,被他一再婉言拒绝了。

  王耕籍勇救落水女生的事迹随后获得了多次天津市乃至全国的见义勇为表彰。2014年12月25日,王耕籍到北京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表彰大会,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评为“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并获得5万元奖金。

  “愿见义勇为成为校园风气”

  “我本来就不是为了钱去救人的。”回到学校,王耕籍决定将5万元奖金捐出,设立天津大学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见义勇为行为的学生。

  今年3月,天津大学见义勇为奖励基金正式设立。王耕籍的母亲刘雪平说:“这笔奖金来得特别有意义,要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愿见义勇为的精神能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为一种浓厚的校园风气。”王耕籍说。

  刘伟是王耕籍本科时的辅导员,在他的眼里,王耕籍是一个很有“热度”的学生,“当过班级第一任班长,因为直爽仗义、乐于助人在同学中人气很高”。

  虽然被评为“英雄司机”,王耕籍却不愿意给自己贴上“英雄”的标签。“如果从被救者的角度说,挽救别人生命的人可以被称为英雄。但我相信,当我们每个人碰到别人有危险或困难,而自己又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都可以做到像我一样的事情。”王耕籍说。

  王耕籍希望,在良好的教育培养环境和社会风气中,在有力的保障和激励制度下,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见义勇为”的心并能够帮助别人。(通讯员 王涛 本报记者 张宝敏)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