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战线的全体教师备受鼓舞。“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已在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心中激荡起教育强国的精神力量。
做一名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成为广大教师认真思考与践行的方向。
——编 者
9月19日,星期一。
这一天,北京的天特别蓝。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迎来了教师节后第一个升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几位被评选为小记者团成员的同学担任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庞,窦桂梅校长同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一样,心潮澎湃。
这位几十年来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坦言,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再次深刻地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于教育、对于教师责任的使命感与认同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基础教育有着如此高位的思考和殷殷期望,更坚定了我们每一位基础教育人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做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的信心。”
窦桂梅校长的话道出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如今,我国已拥有由1500多万名专任教师和2.6亿名在校学生组成的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付出了辛劳、奉献了力量、贡献了才智,办好基础教育,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广大教师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
用“引路人”的价值标准建设好教师队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广大一线教师看来,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大厦,就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好老师”上,教师要以当好老师自勉自励,学校要以培养造就好老师作为大担当,全社会都要为好老师的不断涌现创造条件。
在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看来,教师首先要勇于改正自我,成为不断完善的人,与学生一同成长。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李明新认为,今天的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的希望。但是,必须看到,当前的青年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比较丰富,又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思想活跃。这一代青年教师有优势的同时,与老一代教师相比,在爱国情感、家国情怀上,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上,还有距离。而教育过程是思想影响思想的过程,是精神激励精神的过程,是灵魂感染灵魂的过程。因此,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只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要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爱国情感、职业精神与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只有用“引路人”的价值标准建设好教师队伍,才能把“引路人”的使命与责任落到学生身上。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藻结合长期以来北京市东城区试点先行的深化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谈道,深化改革,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教育体系,建设学科渗透、实践体验、家校结合、网络融通的大德育模式。始终以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内涵,强化主渠道育人。培育和发扬良好的校风、校训、家风、家教,发挥文化浸润的涵养作用。
尊重教育规律,为儿童打好人生底色
“敞开胸怀拥抱自然,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未来一代的殷切希望,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过程更加遵循教育规律,为儿童打好人生底色。
育什么人、怎么育人?一直是八一学校校长沈军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一要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二要勤学上进,追求卓越;三要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四要锤炼意志,努力坚韧。沈军介绍,八一学校每月一个主题,设计特色体验活动,让品质文化深入每位师生心中;突出军魂、学科、生态办学特色的品质课程体系建设;新招考制度下的生涯规划和导师制应对;集团化办学探索;九年一贯制5-4-3学制研究;国际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展开育人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刘彭芝校长主张,在当今知识更新换代前所未有的频繁更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样快捷的时代,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这是需要在中小学教师中根植的理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对此,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深有感触,在她看来,让一个学校的生态、气候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是校长的重要责任。“好的学校应更加开放,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尊大。而好学校里的名师、名校长应来源于和学生长期互动所产生的信任、依赖,以及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所做的服务。”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看来,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作为一名教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给儿童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吴正宪介绍,“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孩子们喜欢的数学,“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行为,真正读懂学生、按照规律教学。”
营造“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生态环境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连日来,960万平方公里上的1500多万名专任教师因这一段话温暖感动。
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乐教?李明新校长认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力军就是一批又一批的教师,要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就要从源头抓起。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改进评价与绩效方式,通过在社会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与职业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走到教师队伍中来,培养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有才之士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刘藻看来,“师道”的光辉,源自教师的坚守,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力领导与保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两支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水平;必须以更强的举措,优化制度设计,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彰显教师职业荣耀;培养一批“有风格”的好老师,造就一批“有特色”的好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终身。
刘可钦校长希望媒体将更多普通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传播开去,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生态环境,让好老师不断涌现。
采访中,还有更多的教师表示:“与孩子们一同学习,教师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等等都是无声的教科书,我们要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写好这本书。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