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十年坚守不忘初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记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10周年

2016-12-0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创新能力,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举办了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面向全国高校开展。10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为目标,围绕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结合,遵循三个原则,推进四项活动,强化五项机制,实现六个提升。

  围绕一个主题。10年来,活动始终紧紧围绕“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主题,旨在让青年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和人类优秀艺术成果,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构建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旨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坚持两个结合。一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品牌项目,成功探索了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鼓励和支持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模式。二是公益服务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普惠活动,被列为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项目,既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又强调质量水平和资金效益。

  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活动面向全国普通高校的普通大学生,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高校,让更多学生成为受益者。活动重在普及古今中外艺术领域经典作品和优秀成果,突出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二是坚持教育特性,校园特色。遵循高等教育和学生心理特点,活动内容有别于社会流行文化和时尚娱乐文化,体现艺术品位;形式上现场演出与专家讲解相结合、艺术欣赏和知识普及融为一体,是具有先进文化导向和高雅艺术品位的艺术普及教育。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合作发展。整合各类优质美育资源,探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教育与文化、宣传、文艺团体等部门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以美育人工作合力,推进美育协同创新。

  推进四项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严把内容质量关,探索丰富的活动形式,一是以社会专业艺术院团为承接服务主体,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全国各省(区、市)高校演出京剧、昆曲、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优秀经典剧目2605场;二是以专家讲学团为重要组成部分,组建全国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篆刻)、审美、影视等艺术教育专题讲座1425场;三是发展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力量,引导和鼓励各地组织高校学生乐团在本地学校和社区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和地方戏曲等优秀作品7000余场;四是开发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组织高校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和美术馆等公共艺术场馆观看经典演出和精品展览700余场。10年来,活动稳扎稳打,框架体系逐步成熟,不断丰富完善。同时,活动形式和内容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建立五项机制。一是建立制度机制。三部委制定下发《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各活动参与方照章办事,活动程序透明公开、公信力强。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和部门职责,建立国家院团、地方院团、高校社团、社会资源、艺术专家等多方参与的活动模式。三是建立管理机制。创建活动供需申报、活动内容审查、活动场次安排、项目计划制定和活动秩序册编制等严谨扎实的管理方式,把握活动育人导向,确保活动质量品位。四是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电话访问、资料报送、舆情收集、现场调研、经费内控、工作总结等动态监管机制。五是建立评价机制。每年坚持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观众、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和艺术院团负责人的反馈和评价,委托第三方统计数据形成调查报告。

  实现六个提升。一是实现覆盖面的全面提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5.5644亿元,活动范围和场次逐年扩大,演出、讲座、展览等各种类型活动共计1万余场,实现全国31个省份全覆盖。二是实现受益面的稳步提升。在中央财政的带动下,全国各省积极申请省级财政经费,依托地方资源和财政优势,活动范围从大学扩展到中小学和中职中专。三是实现价值引领持续提升。活动既坚守中华文化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四是实现学生素养不断提升。活动通过对经典剧目、经典选段的演绎,辅之以生动有趣的普及讲解,贴近学生,传播主流价值观,使学生对高雅艺术的体验从兴趣与娱乐层面提升到认知与鉴赏层面。五是实现美育水平显著提升。活动一方面促进公共艺术课程的完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带动并促进了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蓬勃发展,实现高校美育的特色发展。六是实现社会效应大幅提升。活动推动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各界的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美育的良好氛围和健康环境。(作者分别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 万丽君 中央戏剧学院科研处教师 罗晶)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