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往回倒流10年,湖南省耒阳市紫江村党总支书记刘显义肯定想不到,在外务工多年已经30多岁的他还能获得上大学的机会。
在湖南,像刘显义这样的农民大学生还有很多。2004年,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致力于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作为首批试点省份,湖南13年来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近10万人,覆盖所有行政村,并于2014年将其提升为“农民大学生计划”。
扩大规模:面向农村三类人才
2009年,刘显义结束在外务工回到家乡,被村民选为村主任。那时,刘显义对自己不太自信,“文化程度低,发展思路不清晰,管理跟不上”。他主动报读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系统学习了农村党建实务、土地规划等课程,“除了专业知识,还形成了自己的农村建设、发展理念”。
2013年,刘显义动员全村300多户村民以土地、现金入股方式流转荒山一万余亩,造林8000余亩,并开展林下养殖、种植,进行森林旅游开发……短短5年创造价值3000余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2017年村两委换届时,刘显义当选为紫江村党总支书记。
2014年,在“农民大学生计划”支持下,返乡创业的杨昌宏成立了怀化市通道县黑老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年产值3000多万元,杨昌宏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农民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这些农民大学生根植乡土,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像刘显义、杨昌宏这样的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能人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彭元说。
创新机制:党政协调多方融合培养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压力。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谁是主力?
对此,衡阳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徐昭桥深有感触:“村支书能力强,村子就建设得好;村支书不行,村干部都管不了,哪来发展?”
2014年9月,湖南省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
“我们希望通过组织化的培育,让村两委干部提升能力,在村民中有威信和号召力。”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刘建军说。
在湖南省委组织部统筹协调下,湖南“农民大学生计划”建立起了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协调推进的组织保障机制。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农民大学生进口把关、人员遴选及培养后使用;教育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财政部门负责经费安排;人社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具体教学实施和管理由电大承担。
衡阳将“农民大学生计划”更进一步,做到一个村民小组一名大学生,并规定每村至少要有一名农民大学生进入两委班子。2017年村两委换届,衡阳538名农民大学生成为村党组织书记,1935人成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200余名农民大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精准施教:提高农民大学生能力
“有了组织保障,农民愿意学吗?怎样把党建与专业培养结合起来?”怀化电大党委书记刘天佑对此专门进行过研究。
调查发现,在学习动机上,95%的学员选择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这说明绝大部分学员是根据自身需求来学习的,也说明农村党员干部需要这样的机会来提高能力。”刘天佑说。
但农民大学生年龄偏大、基础差,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严峻。“围绕精准培养农村三类人才的目标,我们着力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推出了‘农村通识素质+农业专业技术+农民职业技能’三大模块课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部主任彭瑛说。
彭瑛介绍,通识素质模块有农村党建、会计等课程,专业技术模块有农村土地规划、农村金融等10门课程,职业技能模块主要为养殖种植加工等实用技术。除了在线学习,每月还会组织一次历时3至4天的集中实践,最终考核成绩将通报组织部。
“‘农民大学生计划’不是培训,要保证文凭含金量,切实提高农民能力。”彭瑛说。(记者 董鲁皖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