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多管齐下,扎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2011-11-04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收藏

  自去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部门到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多种模式、多管齐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全国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高潮,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等重要讲话中,多次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落实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刘延东国务委员召开了几十次会议,做出了上百次批示,具体部署和协调落实工作。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亲自出席会议并作讲话。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强调:“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对教育投入不能只算眼前账,而是要算大账、活账、长远账。”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湖北发展的第一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湖北财政的第一投入。”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对于教育事业高度关注与支持,成为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第一推动力。

  工作机制全面创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改革和创新工作机制,为扎实推动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包括党政群系统在内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二是国家成立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首届咨询委员会由64位委员组成,分为10个组,对国家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政策进行系统调研、论证和评估。三是教育部与各省签署备忘录,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等方面明确了部省双方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四是细化教育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对教育规划纲要各项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分工方案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项,涉及60个部门,牵头部门11个,参与部门49个。在部门分工基础上,形成《教育规划纲要分工任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汇编》,进一步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司局、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五是试点先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目前,425个改革试点全部启动并有序开展,一些地方改革成效显著,正在认真总结经验,以期全面推广。

  重点问题重点突破。除在工作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确保教育规划纲要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之外,国家层面还就重点问题予以重点解决和突破。一是由中央重点推动学前教育、教育投入等薄弱环节的教育改革,解决教育短板问题。全教会之后,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实现4%目标,国务院有关部委已密集出台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等多项政策文件。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7月6日,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4%目标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二是由教育部各司局主要牵头负责国家层面的改革项目,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重点对一些涉及基础性制度、较为复杂敏感、不适宜基层开展试点的改革,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研究确定了2011年须由国家层面推进的20个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目前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等项目正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纵观一年多的教育发展,一句话概况就是“开局良好,已有突破”。所谓“开局良好”,就是教育规划纲要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都已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动,工作机制日渐健全,为实现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总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已有突破”,即是在群众关心地热点难点问题上、在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均有了积极的探索和作为。“上园难、上园贵”问题得到缓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4%目标有望实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多管齐下推动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工作模式依然形成,并取得良好成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宁娟)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