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从"双基"到"四基":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

2012-04-24 来源:《天津教育报》收藏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过去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强调"知识为本"变为"以人为本"。因为过去的教育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服务的,它涉及的内容就是未来一个专门职业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所以重点强调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大纲》的教育理念是"知识为本"--教了多少知识,教到什么程度。如今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已无法在学生读书的阶段就能决定他的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就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就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还要关注他们能不能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标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大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也就是说,在让学生学习了一门学科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感悟到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思想,并积累学科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从"双基"到"四基",不仅是量的变化,而是在教育观念转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法,而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未来甚至一生。创新型人才不仅取决于这个人掌握的知识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思维方法,而这个思维方法需要对学科思想方法的感悟,需要积累学科思维活动的经验。

  活动经验,主要是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学习没有实践的过程,没有思维的过程,就不会有感悟,没有思想的感悟,也就不会有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而这些都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出来的,必须要启发学生思考,看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方法是否正确,看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都不希望将学生越教越僵,越教越傻,越教越死,要想让他们聪明、有灵气,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如何观察、思考、推理、演绎、比较、鉴别。这是对教师巨大的挑战,对学校巨大的考验--就看我们能不能做,会不会做,敢不敢做。能做、会做、敢做,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能抓住发展的机遇,就能使学校有一个大的变化,否则,就会落伍,就有可能被淘汰。

天津教育报刊社社长 卞国华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