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张丽莉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台上的报告,每每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台下的观众,时而拭去眼角的泪水。随后,报告团还将赴北京以及全国部分省市作巡回报告。
时隔两个月,随着张丽莉老师的逐渐康复,媒体的报道热潮开始渐渐消退,但张丽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的形象,永远定格在2012年的春夏之交。“最美女教师”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救学生的大爱壮举,将长久维系着共和国的道德基石。
一个普通的“80后”教师,为何能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她瞬间的奋力一推,让师德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在全社会树起了师道尊严的标杆,也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尚师德的巍然屹立。
如果不是因为遭遇意外,张丽莉可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其实,这就是为人师者最真实的生存状态。不追逐名利,只为传道授业解惑,正是中国教师坚守的职业操守,也是几千年来对教师职业的基本定位。其中,“爱生”是基本师德标准。张丽莉老师的奋力一推,就是这个标准中的最高境界和最好诠释。她的壮举引发的师德思考,将成为新时期师德提升的起点和标志。
张丽莉的壮举将给师德缺失者以警醒。毋庸讳言,当前在一些学校,有的教师上课流于形式,下课万事大吉,至于学生是否学会,学到什么程度,却并不关心。更有个别教师,搞有偿补课、利益交换,关爱学生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在师德和职业修养方面,张丽莉老师课上课下的实践都是很好的示范。面对张丽莉老师用鲜血和生命做出的师德示范,那些师德缺失者是不是该深刻反省自己?那些不思进取的教师,是不是应该振作起来?
张丽莉的壮举给坚守师德者以信心。无论在什么时代,教师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承载着文化传承、文明赓续的使命,这是中国教师最引以自豪之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以父爱母爱之情,呵护着学生成长,浇灌着祖国花朵,引导一个个稚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让全社会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张丽莉老师就是这个优秀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她把满腔热情倾注给了每一个学生,演绎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师德细节。她的壮举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为全国人民所钦佩,既是对她作为一个教师个体的褒扬,更是对以她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的褒扬。这种从上到下,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认同,给那些坚守师德底线的教师们以激励和鼓舞。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优秀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教师,这就是张丽莉老师壮举背后折射出的时代意义。
张丽莉的壮举给有志成为教师的学子以希望。近年来,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即便是进入师范院校,毕业就业首选也不是从教。如何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如何让师范生自觉走上讲台,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今,张丽莉老师的实践给全社会呈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职业发展蓝图。人们有理由相信:教师职业很神圣,教师的每一个善举,每一个无私的付出,都带有强大的引领作用。这就是张丽莉老师奉献大爱引发出的示范效应,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李晓杰 金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