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奏响劳动教育的铿锵音符

2020-05-0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一个蕴藉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一个葆有力与美的节日,一个属于全体劳动者的节日。

  “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从革命先辈的嘹亮歌声中,我们可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沧桑与厚重。今天,阔步行进在新时代,我们对劳动节的体味更全面,也更深刻。因为我们深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对于全国教育系统来说,今年的劳动节非比寻常;对于广大师生来说,今天这个劳动节非比寻常。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教育系统涌现出一批批“最美教育人”:他们有的奋战在抗疫“前线中的前线”,有的是“最艰苦医疗队”的领头人,有的在隔离病房里开起直播课……尽管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但他们都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也都用劳动书写了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这些最美的战疫劳动者,正是我们时代的榜样,向孩子讲述他们的故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劳动教育,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推进劳动教育方面凝聚了普遍共识,形成了强有力的制度安排。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人深思。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宗明义,一针见血: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尚书》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有人感叹,学生把唐诗《锄禾》背得滚瓜烂熟,但对诗歌思想内涵的认识,可能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一小时农活来得深刻。故此,开展劳动教育不能拖、不能慢,更不能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推进劳动教育,就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

  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塑造健全人格。无论“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还是“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无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还是“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无不说明劳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人格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体会劳动快乐。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劳动是艰辛的,更是快乐的,因为劳动能带给我们充实感,能让我们拥有成就感。在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中,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不是负担,而是锤炼自我的载体;让孩子熟悉劳动技巧,掌握劳动本领,在劳其筋骨中展现风采,抒发情怀,就会爱上劳动。

  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发现劳动价值。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出彩人生靠劳动塑造。在劳动教育中,让孩子向劳模看齐,做热爱劳动的人,让那些在战疫里传唱的劳动故事,成为孩子前行的坐标和榜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在劳动教育中成长,在劳动教育中成才,当今天的青少年未来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我们期待,他们能依靠辛勤劳动,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加富强的未来!(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