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大学做好做优中小学科学教育 强化学生贯通式培养

2025-05-06 来源:北京大学收藏

  北京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强化思想引领、贯通培养、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做好做优中小学科学教育加法,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走深走实。

  以科学家精神为谱系,厚植青少年科学报国理想。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丰富内涵,组建周培源党员科普宣讲团、李四光讲师团等科学家精神宣讲队伍,开设《科技史上的北京大学》等精品课程,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传播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搭建科学家文化宣传专栏等沉浸式育人场景,面向来校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宣传于敏、王选、屠呦呦、钟南山等科学家校友的人生事迹,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增强青少年科技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建成王选纪念陈列室、化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打造科学家精神宣传平台,秉承“以科普体现成就、以创新展示典范、以思想总结人生、以故事升华精神、以细节展现真情”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化展现科学家的成就与风范,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筑牢青少年科学报国理想根基。

  以学科优势为基础,贯通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和以71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优势,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小学育人资源,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AI精品通识课》等课程,组织物理、化学、生物、地球与空间科学等领域教师持续为初中学生开设“探奥索隐:趣玩物化生地”科学选修课,物理学科院士为新疆马兰基地建立“费米子”物理科普角等,以科学教育智力支持强化贯通培养,打造“从实验室到课堂”的沉浸式教学场景,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依托“101计划”、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统筹“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成立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物理卓越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跨学科人才培养共育基地等,发挥学校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完善的长链条优势,统筹大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衔接、内容进阶与资源共享,力争让优质科学教育惠及更多学生。

  以“国优计划”为牵引,加快培养科学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引领作用,扎实做好“国优计划”培养任务,组织数学、物理、计算机、心理等领域的多名专家打磨出157节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课,面向全国用户免费提供“国优计划”在线教学资源,为基层学校、薄弱学校的科学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和辅导,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组织出版《科学元典丛书》《探知无界》等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丛书,根据科学课教学大纲训练“科技教师AI助手”,依托人工智能赋能,提升科学教学成效。建立44个协作实践基地,持续为基层输送优秀“种子”教师,力争培育一个、带动一片,为加快建强基层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贡献力量,已有32名乐教适教的理、工、医学本科生科学教师完成职前培训。

  以调研交流为抓手,提升科学教育认知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国18000余名学生和4300余名教师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模性调查,对39所“强基计划”实施高校开展全样本调查,对全国300余所县级中学的科学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动态开展学生科学素养监测,客观呈现科学教育进展成效。加强对调研成果的交流转化,承担“加快推动科学教育更多更好融入中小学教育”等20余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与新加坡数理高中等单位研讨国际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经验,推动科学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迭代升级,提升科学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推动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依托全国科普日组织“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交流活动”,与来自全国科技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发出《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的倡议书》,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刘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