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立足三个“狠抓”全面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节能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8-12-26收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绿化、美化、数字化、人文化、节约型”的发展目标,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全面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筑面积和师生人数逐年递增,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学校水、电、燃气的支出仅有小幅上涨,单位面积能耗、人均能耗显著降低,2007年人均耗水量、单位面积燃气消耗量都仅为2002年的2/3左右。

  一、狠抓领导,保障全校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的节能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全校节能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制定和审批全校节能工作计划,确定和审批节能工程立项,促进全校节能工作有序开展。校园新建项目和维修项目,凡涉及能源使用问题的,均经节能领导小组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设备更新或改造时,均选用节能型设备,采用节能技术,并将拟购设备与技术报节能领导小组审批。全校各单位主要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节能工作,节能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由楼长负责本楼的节能工作。

  二、狠抓管理,构建有利于全校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制订节能制度,规范节能工作。学校先后制订《用电管理办法》、《用水管理办法》、《供暖、热水、蒸汽管理办法》、《水、电、暖收费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对附中、附小、幼儿园进行水、电费补贴的意见》等规定,并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推进节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改进管理方式,理顺各方关系。学校加大改革力度,把节能宏观管理和收费分开,水电运行和水电收费相结合,把银行托收的账号由学校财务转到后勤集团,学校不再负担全部的水电费而仅仅成为后勤集团的用户之一,向后勤集团支付教学公共场所用水用电的费用。

  (三)注意日常管理,强化巡视机制。为促进节能管理工作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学校在各项日常工作中牢牢树立节能意识,实行了数据化管理,建立了实地巡检和数据观察两种监控机制,通过逐季度对全校水表和电表进行抄表统计,针对每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建立起能耗统计表。通过数据,观察各个区域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三、狠抓创新,提高全校节能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采用新技术,节约水资源。学校淘汰了老式铸铁水龙头,使用节水型水龙头;淘汰了耗水量大的卫生间高位水箱,安装脚踏式节水控制器,并安装了延时自闭阀门;在公共浴室安装663套智能水控系统,在全校绿地安装近千套滴灌或节水型喷洒装置,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二)使用新产品,节约电资源。学校在学生食堂就餐大厅安装节能反光板,把教学楼、办公楼等照明灯具的电感式镇流器全部更换为电子式镇流器;在配电室安装了光控装置,根据天气情况自动完成路灯开启和关闭工作,夜间按照时间段控制路灯照明时间;在家属区、办公区的公共区域安装上千套声光控开关,淘汰了原有的油浸式高耗能变压器,更新为节能型的变压器,将全校路灯原来使用的250W高压氖灯全部更换为150W高压钠灯;在学生宿舍等建筑安装了4500多套节电控制器等,在保证电能供给的情况下,减少无功损耗,提高使用效率。

  (三)采用新工艺,节约暖气资源。学校自2000年开始实施煤改气工程,拆除了供暖热量消耗较大的家属区旧楼,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人工调节阀门、低温供暖、安装电动控制阀等措施降低燃气消耗。2007-2008供暖季比2001-2002供暖季日均每平米节约燃气0.0314立方,即在我校供暖面积增加了30多万平米的情况下,日均每平米燃气消耗下降了30.63%。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