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报把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在奥运科研、教育、宣传和志愿服务等领域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作出贡献。
一是统一协调,全力推动服务奥运各项工作。学校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务会部署服务奥运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服务奥运工作。拨出奥运专项经费,保障场馆建设、奥运科研、志愿者服务等。目前横穿校园、全长近2公里的奥运马拉松项目跑道已完成改造,体育馆与游泳跳水馆两个奥运训练场馆已投入测试赛。在“清华新闻网”、“学生清华”等校内媒体设立奥运专栏,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努力营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校园维稳工作,专门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加强演练,提高化解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平安奥运、和谐校园”建设。广大师生积极践行奥运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包括“迎奥运――清华园之春万人长跑”、“‘微笑北京?奥运先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申请人长跑”等主题活动。每次活动,校领导都到现场发令并领跑,数千名师生踊跃参加。
二是发挥优势,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作贡献。学校把加强重点科研攻关,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奥运会各环节的应用,作为学校服务奥运的重要途径。到2007年底,共承担奥运有关课题60多项,参加师生涉及20多个系所。建筑学院江亿院士课题组承担了“奥运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标准研究”等10多项任务,并建成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汽车系承担了科技部绿色奥运科技专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制任务;公共安全中心承担了奥运场所消防数字化预案项目;美术学院参与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等项目。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开设系列奥林匹克教育课程,并率先开设《志愿服务管理概论》课程,举办“清华大学奥运论坛”20余场,吸引万余名师生参加。有关院系认真做好教师选拔和课程安排,保证志愿者的培训教学。学生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奥运全接触”等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奥运场馆、体验奥运项目、开展社区宣传,推动人文奥运。学校志愿者开展“奥运英语进社区”等奥运宣讲活动近百次,深入全国各地发放《奥运回家乡》读本5000多册。
三是健全机制,为奥运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师生踊跃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报名人数逾万人。针对各类志愿者特点,学校建立培训体系和网站,切实加强专业培训,严格选拔标准,确保奥运志愿者热情高、素质好、能力强。同时,健全志愿者管理体系,探索长效机制,建立校、系、班三级联动的管理体系,并自主开发“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借鉴。学校精心做好测试赛服务,已有2000人次志愿者参加。今年春节,为确保学校主责场馆――国家游泳中心的两场测试赛,学校实施志愿者集中住宿等一系列后勤保障方案;上千名学生志愿者放弃与家人团聚,出色完成任务。学校还调整2008年部分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既确保奥运服务,又保证教学秩序。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奥运志愿者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承担了奥组委“志愿者素质调研项目”,深入17所高校发放问卷4000份,现场考察18场“好运北京”赛事,课题成果得到奥组委的好评。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