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良师益友”评选活动十年结硕果

清华大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积极推动师德建设

2008-04-15收藏

  2008年3月21日晚,感动清华――清华大学第十届“良师益友”颁奖典礼举行,37位教师当选为本届“良师益友”。

  截至今年,清华大学已连续十年举办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共评选出“良师益友”911人次,“研究生课程优秀教师”20人次(第八、九届评选时增设此奖项),通过全校研究生的评选,树立了一批师德典范,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和激励效应,对于营造师生相互尊重、尊师重教的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重视学生评价,以学生之手评师德之典范

  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评价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最直接、最有力度的反映。清华大学从1998年启动全校范围的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认为:“在新时期下,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更应该把清华尊师重教的传统保持下来并传递下去。”活动强调导师的育人作用,由全校研究生自由题名、自主评选心目中辛勤育人、为人师表、受人尊重和值得信赖的优秀导师。

  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广泛动员

  第十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评选活动历时数月,自2007年10月初启动以来,历经院系自由提名、评选资格复查、全校研究生网上投票、风采展示和颁奖典礼等阶段。全校共有5755名研究生参与投票,接近全校在读研究生的50%,是近年来参与热情最高的一次。

  研究生们提交120多篇介绍候选教师风采的征文,撰写1000多条关于评选活动的留言条,撰写当选教师的感动印象、颁奖词并制作DV短片,组织“师德典范,感谢师恩”的展示长廊,向“我写我师――清华大学第十届‘良师益友’评选征文”活动投稿150多篇。

  三、发挥“良师益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

  航天航空学院教师朱克勤已经第7次获得“良师益友”称号,他对学生的了解胜过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十届“良师益友”、环境系教师郝吉明已3次获得该称号,他留给研究生“一辈子为学,与时俱进”的治学理念,而学生们则赠以“大事业大眼界大勤勉,好学问好担当好先生”的评价;热能系教师蒋洪德注重对学生基础和严谨科研作风的培养,常常教导学生“‘没有学会走,就想要跑’这是不行的”,“为学先为人,要入其门必先正其身,在你们入门之前要把做学问的道理都告诉你们:做学问必须踏踏实实,不能浮躁,更不能违反科学道德”。

  对于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一位研究生谈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实验室内外的谆谆教诲,苦苦耕耘的平凡生活,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更有研究生由衷感叹:“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

  获得“良师益友”称号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教师,这个奖本身就很与众不同。第十届“良师益友”获得者、精仪系教师王伯雄在颁奖典礼后即表示:“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也是我一生得到的最值得珍惜的荣誉之一。”

  参与“良师益友”评选活动的师生也纷纷表示,他们从身边这些看起来很平凡的教师的事迹和故事中,充分了解了什么是师德模范、育人楷模;今后一定倍加珍惜在清华的学习、工作时间,珍惜师恩,弘扬师德,让清华“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