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清华大学以深度辅导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工作

2010-05-24收藏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学生群体特点逐步发生变化,学生在思想、学习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成长需求更加迫切。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相关要求,以深度辅导工作为载体,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构建合理的深度辅导工作体系

  清华大学构建合理的深度辅导工作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深度辅导工作的有效进行。

  自1953年“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创立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让辅导员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形成深度辅导的天然纽带。为使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到位,作为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学校大幅增加辅导员岗位数量,目前本科生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已达到1:32,为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校进一步加强面向辅导员的全过程、专业化的培训体系,特别是注重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等专业机构,加强辅导员在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学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化能力。这使得学生感到困惑时能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在辅导员的深度辅导之中就能获得有效的帮助。

  此外,学校还提高了辅导员的津贴与奖励,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注重将深度辅导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清华大学以一对一的深入谈话为主要形式,在日常工作中实施深度辅导,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

  在学业方面,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学校要求辅导员就学风与学习问题与学生进行谈话,特别是针对学业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党建方面,学校要求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和广大辅导员,主动与有入党意向的学生逐个谈话,发掘、吸收一大批优秀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

  在就业工作方面,不少辅导员都建立起学生就业档案,对学生就业情况给予全程关注。汽车工程系辅导员党睿娜在学期初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有预见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热能工程系辅导员李佳在大三下学期逐个与拟就业学生谈话,帮助他们把握就业方向。

  学校要求辅导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少进行“三次谈话”、每次不少于半小时,由此摸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状况,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已成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深度辅导的一项有效手段。

  学校还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下发了180本《深度辅导工作手册》,将其作为辅导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辅导员张轶博在工作手册里为每次谈话的学生建立了详细记录,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分,并有针对性地为每个人制定工作计划,长期跟踪辅导。

  三、以网络为阵地,探索新型的深度辅导工作平台

  清华大学积极探索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探索新型的深度辅导工作平台。

  土木工程系成立网络工作组,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出击,建设系门户网站吸引学生关注,通过互动版块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彭凌在该院BBS上开设的“彭老师信箱”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版面,从而使她掌握了学生最详细的“档案”。

  学校的相关调查显示,全校90%以上辅导员能保证每天至少用半小时的时间上网关心社会和学生的最新思想状态;80%以上的辅导员开设博客、担任BBS管理员或拥有“人人网”主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辅导员侯晓明每两周访问所带年级全体学生的“人人网”主页一次,通过一学期十次的浏览,他对学生的情况稔熟于胸;物理系辅导员房超通过“人人网”发现大一期中考试中部分学生的状态反常,网下主动与他们谈心,帮助解决有关问题。

(责任编辑: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