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清华大学实施就业引导精细化行动计划推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10-19收藏

  截至2010年7月初,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7.9%,继续保持高位攀升;近8成的就业毕业生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京外就业比例为44.4%,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创近年来的新高。清华毕业生在行业、地域方面的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就业引导工作再上新台阶,这与一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就业引导精细化行动计划密不可分。

  一、新形势下的就业引导工作新思路

  2009年11月,清华大学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就业引导工作明确了方向。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明确要求,在重点率保持较高水平的前提下,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就业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关心有特点、有特长的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就业情况”。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对就业引导工作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分类指导,精细筹划,为清华毕业生在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好战略性布点工作。

  学校分别以庄重的红色象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代表辅导员就业支持项目;以温暖的橙色象征相互关爱、共同发展,代表困难学生就业扶助项目;以浑厚的黄色象征华夏大地、广阔天地,代表就业区域优化项目;以蓬勃的绿色象征希望的田野,代表基层就业引导项目;以深邃的青色寄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望,代表学术机构就业促进项目;以富有活力的蓝色象征创业和创新,代表创业指导项目;以清华的校色——紫色代表本科生就业辅导项目。因此,这一行动计划又简称为“彩虹计划”。

  二、全员全程推进工作,就业引导彩虹初现

  2010年,学校相关部门和各院系分工协作,积极推进,彩虹计划初见成效。

  辅导员就业支持项目中(象征色:红色),2010年有140名辅导员参加就业,选择到重点单位就业的辅导员比例比全校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其中,35.7%的辅导员选择到重点国有企业和重要金融单位就业,比全校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9.3%的辅导员选择到国家211计划支持高校就业,比全校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此外,还有10.7%的辅导员(15人)通过挂职的途径进入地方政府工作。工物系辅导员、2010届博士毕业生滕雁携手同为工物系博士毕业的夫人谢海燕,以“两弹一星”元勋为榜样,共同特招入伍,签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困难学生就业扶助项目中(象征色:橙色),学校统筹资源,提供“五个一”帮助,即提供一次个别咨询、帮助修改一次个人简历、推荐一个工作机会、资助一次京外求职路费、报销一次入职体检费用,以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除困扰,顺利就业。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416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毕业生贺菊花放弃推研机会,签约总部位于克拉玛依的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她说,“我们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大学四年接受了国家助学金,我如今就更应该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回报社会。”

  就业区域优化项目中(象征色:黄色),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挖掘、推动京外重点单位用人需求,邀请2000余家京外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组织同学到全国100多个基地开展就业实践,有效地推动毕业生在京外就业上迈出更大步伐。截至7月5日,赴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到44.4%,创近年来的新高,其中签约人数超过20人以上的省份达到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省份。到西部就业毕业生有326人,比去年增加12人。此外,毕业生就业分布的地理重心继续向南向西移动,表明更大比例的同学选择在南方省份和西部省份就业。在2010年度清华大学启航奖励金获奖的151名毕业生中,赴京外地区就业共146人,比例高达96.7%。热能系航空六班29名航空定向生全部履约奔赴航空工业一线就业,分布在京外5省7市共16家中航工业下属单位,京外就业率达100%。

  基层部门就业引导项目中(象征色:绿色),学校通过职业教练计划、社会实践、基层短期挂职等形式,使同学增进对基层的了解。同时,学校还专门开辟了赴新疆、西藏、重庆、甘肃等地基层政府工作的绿色通道。为使同学“留得住、干得好”,目前面向已签约基层公共部门的同学开展了近20场的基层工作方法系统培训。2010届毕业生中,共有108人签约地方公共部门,48人签约各地基层选调生和村官项目,到地方公共部门就业人数显著增加。今年又有2名毕业生将赴西藏基层工作,近三年学校已向西藏基层部门输送优秀毕业生累计达11人。

  学术机构就业促进项目中(象征色:青色),学校积极鼓励有学术潜质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努力创造条件,引导研究生前往京外高校工作。例如,学校专门走访素有军中清华之称的国防科技大学,邀请国防科技大学专门来校招聘博士毕业生。共有11位博士生与国防科技大学达成就业意向,为近年来单一年度向兄弟高校输送博士毕业生人数之最。学校还在进一步推动院系领导和导师在推荐优秀博士毕业生到重点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上发挥更大作用。

  创业指导项目中(象征色:蓝色),学校专门成立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工作小组,依托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创新试验区,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初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创业启蒙-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创业典型人物,比如学校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汽车系博士毕业生华建锋,于2010年2月作为合伙人发起创办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至今已申请多项专利、吸引投资几十万元、为社会提供不少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本科生就业辅导项目中(象征色:紫色),针对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少,求职氛围不浓厚的情况,学校开展了毕业班带班辅导员就业培训,组建跨专业就业联合小组,提供面向本科生的求职能力与技巧的系列培训,以更好地推动本科生就业。此外,部分院系还推行了本科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度,请老师一对一帮助本科毕业生就业,效果显著。比如,机械系本科毕业生方鹏飞就是在实验课上听老师介绍了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此后参加了由系党委书记带队赴四川德阳的就业实践而得以最终顺利签约二重。

  学校积极实施就业引导精细化行动计划,面向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

(责任编辑: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