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清华大学全方位创造条件 切实推动校园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2013-04-09 来源:清华大学收藏

  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始终把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校初期的“强迫运动”,到目前的“4+2+2”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从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到新时期“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都表明学校在继承发扬清华体育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近年来,针对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和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锻炼习惯受到冲击的严峻形势,学校通过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和体育课程、创建更好的运动条件来吸引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一、坚持把体育课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实施 “4+2+2”体育课教学模式,即4个学期有学分必修、2个学期无学分必修和2个学期选修,要求本科4个年级都上体育课,规定体育课不及格,学生不得毕业。严格实施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周至少有两个学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锻炼。另外,为提高教学效果,体育部努力增加和改进体育课程,已开设田径、球类、武术、击剑、射击等50余门课程,其中多门课程已建设成为校内、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

  二、采取课内外结合加强长跑锻炼。学校坚持把长跑作为课内要求,并以此为抓手推动“阳光长跑”的开展。从1998年起,体育课上男生测试3000米,女生测试1500米成为清华的特色和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将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阳光长跑”纳入课内要求,使课外长跑锻炼和课上长跑测试共占到了体育课分数的30%,保证大一和大二学生每周有两次长跑锻炼。此外,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清华都有上千学生参加,与校内的新生长跑、毕业长跑、一二·九长跑等一起形成长跑锻炼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质测试环节。学校从2007年开始,坚持对全校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及时向教育部报送数据。2011年,清华率先在自主招生增加体质测试环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引导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广泛开展学生课外竞赛活动。清华学生群体活动已形成以“马约翰杯”为龙头、以体育竞赛为主线,校运会、新生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各类校园长跑活动和北京马拉松比赛为载体的竞赛体系。学生群体竞赛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份结束,覆盖全体学生,包括40余个竞赛项目,竞赛活动1000余场,累计4万多人次参与其中。

  五、积极发挥体育代表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体育代表队建设是清华体育的又一特色,目前清华共有35个项目40支代表队,运动员超过700人。这其中既有采取“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培养出奥运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和全运会冠军的田径和射击等A类项目,也有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普通大学生为主组成的B、C类项目。体育代表队取得的优异成绩及广大B、C类队学生自身的锻炼行为大大激励了普通学生的锻炼热情,在学校群众体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六、在体育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校团委依托“百炼计划”等项目,大力加强班集体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作用,并积极开展体育类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工作,利用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为切实落实“阳光长跑”运动,增加学生对长跑的兴趣和热情,在校内修建“马约翰圈”——即长度分别为2000米和3000米,围绕学生宿舍区、运动场、校河及雕塑园,与机动车道没有交叉,路面适宜跑步的长跑路线。

(责任编辑:王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