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科技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校风建设长效机制

2009-04-17收藏

  北京科技大学以“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为契机,结合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坚持“规范、长效、特色、实效”的原则,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开展一个讨论,端正三种作风,健全三项机制”的校风建设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体制、评比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着力构建包括学风、教风和作风在内的良好校风的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校风建设的领导责任体制。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学校明确提出2009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抓好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重点就以下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大讨论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教风方面,要通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对于研究生教学,实施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导师对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在机关工作作风方面,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多年来,学校传承“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建立了完善的学风建设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校长任主任,主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任常务副主任,主管研究生教学、学生工作、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党(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处)领导及各学院的院长,各学院相应设有院长任组长的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小组。

  ――建立“以评促建、行为表率”的优良校风评比和激励机制。学校针对在岗教师、机关服务人员和广大学生设计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评比机制,形成包括学校评选、师生评选、服务对象评选不同层面的激励机制。学校层面,设有免检课堂、青年教师课堂评比等教风奖励项目,每年开展本科教学优秀奖及优秀班导师奖等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学生,设立国家奖学金、曾宪梓奖学金等近30种奖学金;针对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优秀工作者”评比活动。2004~2008学年,学校公布五批免检课堂,共有294人次,333个讲台获得校免检课堂称号,评选“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1.3万余人次,奖励金额达2000余万元,学生年度获奖面达42%。师生层面,已经成功举办十届的“我爱我师”评选以及“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主要采取全校师生投票、全民选举的评选方法,由于参与面广、形式公开公正公平,成为广大师生极其关注和踊跃参与的品牌活动,在校园里积淀了浓浓的师生文化。截至目前共有123位老师获得了“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称号。服务对象层面,学校高度重视并尊重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全员评价”活动,学期结束时,学生通过网上无记名评教的方式对所上课程给与评价。另外,机关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也与服务部门、服务对象的评价充分挂钩。

  ――建立“全员参与、重在提高”的校风建设监督机制。学校通过各级干部听课、各级督导组听课、问卷调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认真查找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形成教风和学风状况调查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措施和办法。2008学年,学校干部共听课900余门次,督导组听课340门次,召开主讲教师座谈会、导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各种会议300多场次,为提高校风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参考材料。

  本着以教风带学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制订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其中,《关于每年定期专项抽查上一学年度毕业设计(论文)、试卷、实习报告的实施办法》,规定每年下学期(11月)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组织校内专家对上一学年度的毕业设计(论文)、试卷、实习报告进行专项抽查,该制度已执行了2年,收效良好。同时,学校下发《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调课(停课)、多媒体课件、考试成绩、实习计划、实验教学等工作的管理,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试卷、实习报告各种教学数据的填报与存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