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邮电大学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2009-04-07收藏

  3月5日,“传承奥运精神,践行志愿服务”北京邮电大学09年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校团委以真情志愿者协会及各学院分会为依托,倡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坚持开展各类长、中、短期志愿服务项目,以切实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同时以校庆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志愿服务体系,积累志愿者工作宝贵经验,全面推进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谱写了志愿者工作的华彩篇章。

  一、建立健全组织,确立规章制度

  依托真情志愿者协会,校团委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机制,明确志愿者团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真情志愿者协会的组织结构。组织专人负责,撰写了相关管理办法、章程等相关文件,并完善志愿者培训体制,将选拔、培训、实践、激励、总结等各项工作汇总起来,形成完整体系。

  二、积累宝贵经验,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

  志愿团在全方位承担北邮大型活动的过程中,营造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和谐校园环境,同时提高了志愿者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精神面貌好、服务热情高、基础知识强的志愿者队伍。并在团队建设、规范管理、理念传播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志愿者工作经验。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志愿者培训工作效果显著

  学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奥运培训工作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通过面授、自学、公益实践和文化交流等各种方式,开展全校范围的通用培训和专业培训,使学生志愿者不仅具备赛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服务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服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

  四、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机制

  在参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学校逐渐摸索出了“课堂培训、模拟演练与适应性上岗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以三级汇报体系为基础,充分发挥骨干志愿者核心作用的沟通反馈机制”、“以专人专岗,科学轮岗为支撑的志愿服务无缝对接机制”等一系列成功做法和工作经验,为今后长期的志愿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转化成果,让奥运精神永驻校园

  奥运会后,学校认真总结经验,编撰了《我们的奥林匹克--北京邮电大学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画册》,《让青春在志愿者闪光--北邮奥运志愿者手记汇编》、《邮心微笑、京城服务--北邮志愿者系列报告会集锦》等一系列书籍,并有3项成果被评为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成果。

  六、传承奥运精神,建立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

  奥运会结束以后,学校志愿者工作重心也随之从奥运工作转移到开展日常志愿服务项目与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上来。奥运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带动了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1)以志愿者协会为依托,规范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全校志愿者组织已形成以真情志愿者协会为核心,各学院志愿者分会为基础的志愿者组织体系。形成了与学校党委和行政创建和谐校园的精神相结合、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工作目标。在此目标下,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志愿者注册、保险、权益等问题,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各项环节,做到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组织。

  (2)树立传统项目,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每年3月的志愿服务月已成为志愿者工作的传统项目,以此为经验,学校还参加了海淀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中国科技馆志愿服务、国家大剧院志愿服务等长期志愿服务工作,这些项目与已有的众多中期或短期志愿服务项目配合,形成完整志愿服务项目规划机制。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开拓渠道,争取更多的系统规范并可长期合作的服务项目,将长期志愿服务项目做大做精,形成品牌,发挥辐射作用和边际效应,让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师生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善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机制。

  (3)规划志愿者网络系统,完善志愿服务平台

  进一步探索日常志愿服务系统的管理模式,拟搭建志愿者注册、招募、管理、组织、考核的网络平台,发挥独有的网络优势,探索志愿者管理标准化、网络化的新途径。

  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志愿服务平台,做到活动有策划,服务有组织,沟通有规范,上岗有培训,事后有总结,定期有表彰。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充实,忙而有序;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经常沟通,注重礼仪,充分尊重志愿者;岗前培训务实规范;注重经验总结,分享服务体会;及时发现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志愿服务奖励项目,适时对志愿者予以回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