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中国区决赛结束。北京邮电大学代表队从2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杀入全国三强。近四年来,北邮学生代表队已经在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一个全球第二、一个全球第三和两个中国区第二。今年获奖的代表队成员、大三学生薛志辉将获胜的秘诀归功于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像薛志辉这样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涌现出的学生科技先锋,如今在北邮已是一个群体。从2000年6月出现的第一个创新实验室开始,到目前,北邮已构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外延,以特色校园文化为氛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式的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十年的探索,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北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设立长远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组织管理制度。设立两个长远目标,一是把握信息社会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二是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打造高水平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构成了创新人才可持续培养的基础。学校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修订了培养方案,尤其为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实践学分环节进行了较大调整:例如扩大了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包含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自主实验项目、各种社会实践;加大了创新实践学分比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创新学分;加强了考核管理等。同时,为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还制定了《北京邮电大学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免修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条例,特别是创新学分的获得、相关实践课程的免修、毕业设计(论文)提前申请答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实验计划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引导教师开展创新教育。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保障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科竞赛,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一方面学校本着教育为本,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在信息通信领域的行业优势和资源,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47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场所;同时,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组建了跨学院的校内通信类实习基地;依托“质量工程”,学校重点建设了11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立了创新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专项经费,从2007年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来,已累计投入经费300多万元,覆盖全校9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申请专利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还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奖比例达40%以上。另一方面,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制定了《北京邮电大学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的若干规定》。目前学校鼓励和支持的竞赛多达40多个,并根据学生的竞赛成绩在免修课程、推荐研究生加分、竞赛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促使学生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仅2009年学校就有24人次获得国际一等奖,51人次获得国际二等奖,全国性获奖共312人次,北京市级获奖共486人次。同时,学校还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信息平台、开展师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网上论坛、创新实验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经验交流的空间。
——依托信息学科专业优势,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试点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从强化基础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入手,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依托信息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国家级教改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组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试点班,以小班为试点开展创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目前全校四个年级全部建立了试点班,通过采用小班授课、精选任课教师、实施导师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试点班无论在理论课教学方面还是基础实验环节都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尤其鼓励试点班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创新项目。实践证明,通过创新项目,不仅加强了学生与导师的联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
——举办项目展示交流会,改革创新项目验收形式,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展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展示我校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成果,激发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为校内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2009年6月和2010年5月,学校分别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展示交流会。第一届创新项目展示交流会参展项目40个,包括35个结题验收项目,5个特别展示项目;第二届展示交流会参展项目110个,包括87个结题验收项目和23个特别展示项目。第二届展示会不论是参展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参展的创新项目有的紧贴当前物联网、通信信息等学科领域发展趋势,有的关注民生热点,有的反映当前大力提倡的低碳环保生活主题,创造性地用其它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其中已有作品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除此之外,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还参加了首届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和北京市第七届国际教育博览会“北京高校科学研究和大学生创业展”主题展出。创新成果展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孵化创新成果和实现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