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引导毕业生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2024-05-27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收藏

  中国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紧扣立德树人,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就业育人,引导广大青年胸怀“国之大者”,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做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校“一盘棋”。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同、22个人才培养单位党组织合力推进、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研究出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六项措施》,夯实“国家级—省级—学校级—学院级—系级(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专项(研究生)”五级组织体系,充分调动毕业年级导师、班主任等方面力量,打造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引路人队伍。二是坚持思政育人引领。始终把“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使命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制定争做新时代强农青年本科新生引航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光照、灌溉、施肥、躬耕”四大育苗成才计划,创作《热血报国志 青年铸农魂》《我们的回信》等一批彰显农大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宣传赴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毕业生等一批典型人物事迹,深入开展“百人示范、千人精彩”选调生展示活动,讲好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感人故事。三是坚持全方位就业育人。研究制定就业育人工作实施方案,聚焦7个方面、14条具体举措,构建思想引领、实践活动、服务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根据低、中、高年级的不同特点,把“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就业观融入育人工作全过程,贯穿就业指导、渠道拓展、服务保障等各环节,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同向发力、互融共通。

  在就业引导上下功夫,做好“三个持续”。一是持续做精就业实践育人。牵头组织全国40所高校、科研院所近3000名研究生,深入到乡村广阔天地,开展“农博士在线”社会实践教育。组织“请党放心、强农有我”“学在乡村 服务乡村”专项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师生5000余人。每年组织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2023年,组织近3000名师生深入科技小院、走入村屯农家,切身体会乡村振兴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是持续做强就业教育。对标对表建设农业强国需求,科学构建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等交叉学科培养计划,培养具备“爱农情怀和兴农本领”的新型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大国三农”系列精品在线课程,开展农业强国相关国情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了解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经济活动的新业态、新趋势、新赛道。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切实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三是持续做细开源拓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产业关键环节、科教重大项目和政府重点岗位,建立《农业强国建设重点单位引导目录》。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实施访企拓岗行动,与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巩固就业育人战略伙伴关系。与30个省(区、市)深化定向选调专项人才合作关系;连续九年举办“全国农业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引进洽谈会”等招聘活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在兜底帮扶上下功夫,做好“三个完善”。一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重点群体,制定“就业帮扶百分百、就业落实百分百”的双百目标,做到“优先推荐岗位、优先指导服务、优先实习实践”,提供全过程就业支持。二是完善精准帮扶工作体系。建立涵盖5个方面38项具体信息的帮扶工作台账,全面掌握就业需求,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提供精准帮扶。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保障型帮扶与发展型帮扶相结合,为就业困难毕业生人均推荐工作岗位3—5个。三是完善帮扶工作责任体系。健全校领导、院领导、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负责的就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推进帮扶指导全覆盖。帮助毕业生找准个人发展路径与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契合度,重点提升职业精神、心理素质、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和领导能力等,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责任编辑:刘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