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实施特殊就业群体“一把手工程”,通过建立基础台账、设立就业帮扶基基金、构建服务体系、延伸就业指导链条援助等方式,构建以“四个一”为特色的工作体系,扎实做好就业困难等群体帮扶工作,特殊群体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2010年起已达98%,每年均高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水平。
建立一本台账,准确把握就业动态。2006年开始起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台账。校院两级就业服务部门,按困难学生类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技巧方法困难学生等分别建立台账,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帮扶人数达3500多人;对于回省待就业的毕业生,积极与其生源地人事主管部门沟通,推荐就业;对于在京待就业的毕业生,建立跟踪机制,有相关需求信息及时电话、短信通知。
设立一套基金,加大就业资助力度。2007年开始设立“北京林业大学就业基金”,累计金额86.5万元,直接资助经济困难毕业生近1000人。2008年以来,充分利用成为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基金首批资助高校的契机,四年来对416名毕业生提供了200余万元的资金资助和就业技能培训。2010年又将教育部、财政部配套资金40万元用于资助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就业基金规模的不断增长。
构建一套体系,提高就业指导针对性。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聘请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和知名专家教授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联合学校心理发展与咨询中心,不断完善就业援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积极向企业推荐困难毕业生,确保每人至少有两次被推荐择业的机会。2011年,与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对500多人次的毕业生开展了“就业力提升计划”,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关注一类学生,延伸就业服务链条。针对西藏定向生、西藏内地班、新疆内地班、新疆预科班、国防生等特殊类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就业服务链条,确保全程就业指导服务到位。一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培训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等。注重在校期间的培养和帮扶,二是坚持召开高规格欢送会,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毕业生赴任送行,发放补助金和路费。多年来,我校共为194名西藏定向生发放补助金近10万元。三是校领导亲赴一线,解决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安置问题。2007年、2010年和2012年,校领导带队分赴新疆和内蒙古,与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就业主管部门进行座谈,就如何培养学生、安置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校领导连续四年带队赴西藏,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络,解决毕业生就业实际问题,被西藏公务员局赞誉为“在内地高校中工作最好”的学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