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在第49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学校通过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使雷锋精神成为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进行雷锋精神调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以及参加学雷锋活动的意愿,精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学校组织了“大学生心中的雷锋精神”问卷调查以及纪念第49个学雷锋日座谈会。问卷调查显示,有90.9℅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有98.6℅的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大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强烈愿望。在座谈会上,学生代表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学习与讨论,并对学校如何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进行了建言献策。学校以此为基础,为学生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学习与实践平台,最大限度的动员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让学雷锋活动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课堂。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学校精心设计“春天有约——助人励己,爱在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编印《雷锋精神学习手册》,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雷锋同志生平事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与社会价值体系等重要内容收录其中,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以主题团日的形式学习雷锋身上所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所体现的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火热情怀; 利用座谈会、交流会、图片展、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学习讨论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期大学生如何践行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言献策。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实现雷锋精神传递。近年来,为实现“让每一个希望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都有志愿服务项目可以参加”,学校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平台,立足校园、服务社区,面向社会。校内举办的“三重”活动——重大庆典、重要赛事、重要会议等,全面实现志愿者参与服务;在社区服务方面,学校同社区4所打工子弟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连续7年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在面向社会方面,在重要时间节点和社会大型赛事活动中,有组织推动志愿者参与服务。在今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搭建了科技服务进社区行动、科技服务进中小学行动、关爱空巢老人行动、文化艺术进社区行动、关注打工子弟行动、义务劳动、植树造林行动等七个平台。各班团组织、学生组织社团共申报了学雷锋项目270余项,涉及8814人次。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培养志愿服务骨干。近年来,学校精心策划组织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大学生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搭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以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己任,同企业合作将太阳能照明设备送到无电地区,并持续4年赴西藏无电地区进行能源利用调研,有效地服务了当地群众。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活动做了重要批示。《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广泛报道,成为我校引导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此外,学校充分发挥“蓝之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通过完善志愿者服务网站、推动志愿者注册志愿,实现志愿活动过程化、信息化。定期组织选拔和培训志愿者,实现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化、常态化开展。
——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学校团委设立志愿工作部,建立健全校系两级联动的志愿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蓝之焰”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类社团的作用,给予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保障等支持;每年在年度团员教育评议活动中,评选“十佳志愿者”并进行宣传表彰,通过树立典型,增强志愿者的身份认同和荣誉感;学校出台了《本科生课外素质能力学分认证办法》,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此外,学校将在每年三月开展“春天有约——助人励己,爱在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和品牌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