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大连理工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成立,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生选拔培养工作已经整整十年。十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目标,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出发,着眼军事人才成长需要,遵循高校教学规律,开创性地做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在严格遵照军委总部关于依托培养的系列指示精神下,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扎实工作、不断创新,现已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国防生干部。
学校党委对依托培养高度重视,为国防生培养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提出了“政治合格,学业优良、军事达标、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身心健康”的培养要求。为加强教育管理,学校专门提供一栋楼作为国防生宿舍,并投资20余万元组建了国防生国旗护卫队。这一系列举措让学校国防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驻大连理工大学选培办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以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和加强高校学生国防教育为宗旨的国防教育学院;在全军签约高校中率先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纳入学分制管理;组织编写了第一套国防生军政训练系列教材;第一个把心理测试引入到国防生选拔环节当中;两次在全军依托培养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由办公室人员创作编写的《感悟成功》和《国防生日记》两本书被军区列为“百种优秀图书下基层”书目之一;07届物理系毕业国防生百分之百入党,百分之百考取研究生,百分之百通过军政训练考核,百分之百志愿到基层工作的“四个百分之百背后的启示”,被中国教育报、前进报、军区《政治工作信息》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这些充分反映了学校国防生的培养质量,树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生的良好形象。
学校在十年的摸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开展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一是重视组织领导强管理。在国防教育学院成立五周年时,办公室选派了有着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专职院长助理,运作模式转型为实体。先后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方案办法,从过去的配合完成到现在的自行组织,使国防生培养工作更加成熟,更加正规化。为提高国防生创先争优意识,开展了《“铸剑书山”国防生星级认定工程》等活动,使全体国防生在思想觉悟,作风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共同肯定。
二是突出政治合格抓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2006年学校制定了《在校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规划》。通过举办暑期红色夏令营等活动来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事业的政治热情。新开设了《国防生成长指导》课程,“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纳入军政理论课教学中,并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在国防生党员队伍建设上,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政策机制,规范程序标准、创新方式方法都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是强调文化学习保质量。从2001年招生开始,国防生学习问题突出明显。针对国防生精力容易分散、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等问题,学校一方面进行正面教育,定期开展学习形式分析会等活动以提高国防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采取个别辅导、督促互助等方法激励后进。通过树立“学习标兵”典型、推荐保研等措施,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国防生的学习成绩也在逐日上升。
四是围绕军政训练谋规范。为了把军政训练和文化课进行有机结合,学校把国防生军政训练课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组建了实体军事教研室,以学校武装部和选培办干部担任的教员为主体,从大连舰艇学院和军区综合训练基地聘请了17名现役和退休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员,确保授课质量。在日常训练中,以队列和身体素质锻炼为主,同时抓好军人形象气质培养。每年定期送国防生到军校或部队训练实习,使军政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五是着眼任职能力求提高。学校始终注重研究如何缩短国防生到部队的适应期,提高第一任职能力的问题,先后组织了六批次人员到部队和友邻选培办进行调研。把国防生的任职能力和文化学习、军政训练等统筹考虑,采取专家讲授、典型报告、集体答疑等形式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此外,还编写了国防生任职系列的书籍供全体国防生查阅参考。
六是培养综合素质重实效。针对部分国防生干部“基础不牢,特长不长”的问题,学校在国防生中开展“人人学特长,人人有特长”活动,这种“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每年进行的野外驻训、主题拉练等活动,也锻炼了国防生的生存能力和心理素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