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以促进毕业生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为切入点,加强就业市场分级建设,实施学生就业分类指导,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加强就业市场分级建设。一是稳固核心市场。加强学校稳固的地域性、行业性就业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就业市场布局,在毕业生求职前、中、后期充分开展就业意愿动态调查,筛选出年度重点建设地区和核心用人单位,集中推介毕业生。二是挖掘潜在市场。整合各学部、学院资源,联系相关行业领域、科研合作单位,动员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挖掘潜在就业市场,有针对性推介毕业生。三是带动边缘市场。鼓励毕业生自主拓宽就业视野,收集家乡岗位需求,发动家庭人脉资源,整合朋辈就业信息,带动形成个性化的边缘就业市场。
实施学生就业分类指导。针对“90后”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职业理想更理性、职业目标更务实、职业选择更多样等特点,探索学生就业分类指导的新模式。一是树立服务大局意识。鼓励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勇担社会责任。引导毕业生积极服务国家建设,已连续24年评选“服从国家需要优秀毕业生”,树立就业典型,在校园内弘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就业主旋律。二是增进校企互动。每年开展“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全国百余知名重点企业走访调研,返校后积极宣传地区、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开展“实习生招聘月”、“百家名企进校园”、“Career讲坛”、“创业名人讲堂”等活动,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学生创造交流互动机会。三是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引导成功就业的毕业生通过征文、就业报、网站专栏、交流会等形式与在校生分享经验、心得,提供意见、建议,激发在校学生求职热情和就业意识。
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一是整合和优化网络服务平台。优化整合“就业信息服务”、“招聘会管理”、“大型双选会服务”、“就业指导网站”等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一体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BBS等渠道,打造“就业信息直通车”,积极探索网络信息技术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新应用。通过网站用户反馈和浏览习惯分析,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改进页面布局和模块设计,提高服务精细化水平。二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开发信息定制推送和数据智能报送等模块,实现就业动态反馈、关联数据深层分析等功能,为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招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提供反馈建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