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吉林大学全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吉林大学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吉林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积极搭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吉林大学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不断完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信息网,使之成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品牌网,哲学社会科学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总门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开发并启用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便捷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科研信息服务。”2003年,社会科学处对原社科处主页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并启用了教育部用于社科统计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几年来,社会科学处主页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2006年,社科处着手开发建设全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论证、设计、开发、测试等一系列过程,2007年11月1日,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投入试用。在一年多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平台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日前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二、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全面,全面展示学科风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活动、科研考核、社科统计等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系统通过设置录入、保存、查询、统计、制表等功能,对各方面科研数据进行管理和利用。社科处主页设置了“科研查询”功能,提供了人员、论文、著作、获奖、项目和期刊查询窗口;设置了“成果展台”、“主办刊物”、“社科动态”、“管理文件”、“通知公告”、“名家讲座”、“下载中心”等多个栏目,随时发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动态和科研管理工作信息;还设置了校内各文科学院、研究机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国内部分高校社科处、国内外社科科研机构的主页链接,全面展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单位的风貌,同时为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提供便捷的信息搜寻通道。
三、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以人为本,突出服务,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优化了管理模式、规范了办公程序,各种科研数据的查询、统计、汇总、报表、打印都可以通过系统瞬间化完成,将广大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充分体现了服务教师的工作宗旨。一方面,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掌握全面、准确的科研信息,为开展各项科研工作提供了翔实、有力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科研管理系统为每一位教师分配了用户账号,使每位教师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科研管理系统,为教师管理个人的各方面科研数据提供了智能化工具。
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为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汇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所有各方面科研信息的平台,成为对外展示教师科研业绩的重要窗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丰富信息资源,寻找可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学科领域或对象,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搭建了媒介平台,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队建设。
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为集中展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就提供了重要窗口。社科处主页随时发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同时还汇集了文科各学院、研究机构的主页,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总门户,为全面展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就开辟了重要窗口,也为社会各界了解吉林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提供了便捷渠道。
新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为管理决策、政策制定提供了准确、有力的信息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状况及各学院、学科、教师个人的科研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为各单位和学校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基础性数据依据,从而为增强决策科学性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